地质作用终结版技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该地区的地形为 ,判断依据是 。 (2)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依据是 。 (3)A、B、C三地中,在 和 地之间可能有变质岩存在,理由是 。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显示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1.甲处的地形名称是: 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锥 2.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 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 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 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3.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 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 1·.图中 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 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 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2. 在海岛开发的过程中,该岛 ?A.人口容量最主要受耕地资源、矿产资源限制 ?B.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甜菜、香蕉和橡胶 ?C.河流入海口处地势开阔,适宜建设深水港 ?D.需要防范强风、暴雨、 风暴潮等自然灾害 东北长白山顶皆为岩石寸草不生,有种叫高山杜鹃花木却迎着寒风盛开一片火红花朵。当地人结论:她唯一生存理由就是矮小,因为矮才能不被强劲的寒风吹折,因为小才只需朝露便可滋润身心…人亦如此,身在高处的人,越应行为低调才不会被伤害。 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2 1 3 4 4 3 2 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规则 岩浆只能变成岩浆岩,发出的箭头只有一个。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变成,接受的箭头只有一个。 “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是最常见的循环方式。 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 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 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读图完成。 1.图1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 A.①、A B.②、C C.④、B D.⑤、I 2.图2中岩石与图1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珊瑚石—④ B.大理岩—② C.玄武岩—③ D.花岗岩—⑤ (09年江苏地理第5,6题)图3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I 流水沉积地貌——中下游的冲积平原 (3) 流水沉积地貌——入海口处的三角洲 (3) 沉积 作 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板块相对移动 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实例 边界类型 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海岭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洋中脊 生长边界 相 撞 大陆板块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