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生理心理知识摘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绪论 1.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睡眠的体液学说,并认为梦可以用来诊断疾病。 2.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认为:梦若非因体疾而起,则必定是灵魂 ... 梦是有目的的 3.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4.巴甫洛夫的“梦是睡眠时脑的兴奋活动 理论。 睡眠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发现 一.大脑皮层电活动 1.大脑皮层电活动记录到动物脑电 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发现为睡眠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875年,英国生理学家卡顿(Caton) 家兔和猴脑上记录到微电流 但这一发现的临床意义直到50年后才被认识到 2.大脑皮层电活动记录到人脑电 1929年,德国精神病学家伯杰(Berger)在人头皮上记录到脑电活动,因而提出脑电图---临床脑电图的奠基人 β—兴奋状态的脑电波 α—清醒状态的脑电波 θ—入睡状态的脑电波 δ---深睡状态的脑电波 3.大脑皮层电活动多导睡眠图 多导睡眠图—为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信息。 脑电图、肌电图、眼动电图、心电图、呼吸电图和呼吸运动图、鼾声监测器等 4.大脑皮层电活动-诱发电位 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引导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电位变化,如P300 5.大脑皮层电活动发现了产生电流的神经细胞 Luigi Galvani进行动物研究,提示神经细胞产生电流. Emil Dubois Reymond等发现神经细胞产生电能, 可传递信息 二.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 1. 睡眠时并不安静 1928年,俄国科学家发现:婴儿熟睡时,快速眼动时伴肢体和肌肉的运动以及呼吸频率变化 他们的发现20年后才被注意。 2.眼动与睡眠周期有关 睡眠分期一直沿用至今 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克莱特曼(Kleitman)和阿塞林斯基(Aserinsky)发现快速眼动睡眠期,眼动与脑电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1957年克莱特曼教授和学生德门特(Dement)将非眼动睡眠分为四期 1953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Kleitmen 和 Aserinsk 发表文章,提出REM睡眠 1960年,法国M. Jouvet把动物的REM睡眠取名为异相睡眠(ps) 慢波睡眠 睡眠1期(stage 1 sleep) 睡眠2期(stage 2 sleep) 睡眠3期(stage 3 sleep) 睡眠4期(stage 4 sleep) 快波睡眠与梦 三.梦的研究 1.著名的研究: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做梦与快动眼睡眠(美国芝加哥大学Kleitman和Aserinsky)《Science》 REM—80%做梦 NREM—20%做梦 2.怎么会做梦? 梦的生理学:对梦的猜测进入到实验室观察 快速眼动、肌张力消失、PGO波 梦的生理学研究从人→动物模型 电生理→细胞水平生理学,尤其细胞内微电极记录 四.睡眠与觉醒机制研究 1. 被动的去传入机制—观点:睡眠只是简单的觉醒状态的停止 比利时科学家布雷默(1937年):特异性的感觉输入对维持睡眠-觉醒有重要意义 认为睡眠是由于脑缺乏感觉激动而引起的被动过程。 孤立脑、孤立头;猫;实验 他以此证明在延脑至中脑的脑干中,存在着调节睡眠与觉醒的脑中枢。 2.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主动调节过程机制的提出 主动睡眠 瑞士生理学家赫斯(Hess,1931)以低频电脉冲刺激猫的间脑,使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他还发现,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觉醒征兆。 因此Hess认为,在间脑存在一个睡眠中枢,它主动地引起睡眠。 根据这些发现他认为,睡眠是由调节皮层细胞兴奋性的丘脑-皮层系统有节律的活动所诱发的主动过程。 克利福德·塞波尔等科学家们(2003)报告说,下丘脑腹侧视前核是人类控制睡眠的总开关。 打开时,大脑中所有与觉醒和意识有关的细胞均被关闭。 关闭时,大脑则处于觉醒状态。 3.体液调节机制的提出与证实 提出:亚里士多德 法国生理学家研究证实,剥夺睡眠后陷入深度睡眠的狗的血清,再注入另一狗中,能引起狗的睡眠,逐渐得知睡眠时有很多内源性的睡眠因子的活动起作用,通过特殊的机制引起睡眠。 内源性的睡眠因子—催眠毒素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谷氨酸、γ-氨基丁酸、组胺 免疫因子、激素、肽类 睡眠医学临床研究的重要进展 一.睡眠障碍临床诊断研究方面 发作性睡病 睡眠剥夺 --马纳西恩(Manaceine, 1894)小狗完全性睡眠剥夺 帕特里克(Patrick,1896)人的睡眠剥夺实验 全睡眠剥夺 ——连续几天不睡出现强烈困意、乏力、情绪不稳定、丧 失精细工作能力、定向力障碍、有错觉和幻觉 ——提示睡眠主要与精神意识、情绪、认知及学习和注意 力密切相关。 ——剥夺睡眠产生症状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