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磊“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 教学设计
中牟一高 陈磊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安石及其作品的有关常识;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掌握“各”、“极”、“观”、“求”、“其”等文言词的多种含义;辨析一些词性活用的情况;学习判断句的两种形式。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加强。支持王韶取得熙和等州,改善对西夏的作战形势。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再为相。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现在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褒禅山华山)有穴(xué)窈(yǎo)然)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五、研习课文1自然段
(一)梳理字词句,解释加点的字词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二)合作探究讨论问题:
1、这一段依次记述(每格一字):
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
2、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
3、这一段说明事物方位清楚,层次井然。交代空间的变化,其作用是交代了作者游山的踪迹(不超过10个字):
六、随堂练习
1、一词多义:
(1)“卒”:
①“卒葬之”。 _______________
②“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_______________
③“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_______________
(2)“文”:
① “其文漫灭。”____________ ② “独其为文”。_______________
(3)“道”:
① “有碑仆道”。_____________ ② “何可胜道也哉”。_____________
③ “传道受业”(《师说》)___________ ④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1)“舍”: “始舍于其址”。_________________
(2)“名”:① “名之曰褒禅”。________ ____ ② “而莫能名者”。 ___________________
4、句式
(1)有碑仆道
八、完成作业
1、复习本节知识点,准备下节课抽查
2、完成第二课时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文章第2自然段
2、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检测字词
1、齐读课文
2、抽查重点字词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研习第二自然段
(一)梳理字词句,解释加点的字词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xué)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二)合作探究
1、概括1、2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提示:记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2、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3、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提示: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设比:①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②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③“余所至”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