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营养状况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doc

食物与营养状况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物与营养状况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

PAGE 重庆市食物与营养状况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 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课题组 2001年9月农业部文件农发[2001]157号文以国务院的名义印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重庆市即组织了政府各部门和有关教学科研单位,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讨论,形成了“重庆市食物与营养状况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和“重庆市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供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制定战略决策时使用。 一、重庆市的基本情况 (一)重庆市的自然和人口情况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15区、4市、21县(含民族自治县)。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北部有大巴山,东部和东南部有巫山、武陵山等,长江纵贯全境,有嘉陵江、乌江、綦江、大宁河等支流。气候为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热量丰富,夏热冬暖,年平均气温18℃左右,雨量充沛,常年降水量1000-1400mm 重庆市有23个民族,有勤劳勇敢、刚直重义、热情开放的广大人民。2000年全市总人口3091.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以上,即城镇人口660.89万,农村人口2430.20万。全市农村户数710.2万户,乡村劳动力1372.9万人,出市转移劳动力154.3万人,占11.2%。人口自然增长率约6.5‰,因此到2005年全市总人口约为3183万人。 (二)重庆市的经济情况 重庆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城市,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内河口岸,有较强的经济优势和发展潜力,具有大工业、大农业、大流通、大交通的显明特点。江泽民同志曾题词:“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具有直辖市的体制优势、政策和资金的投入优势、丰富的劳动力优势、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丰富的生物、水能、矿产、旅游的资源优势。 重庆是全国重要的机械工业,常规兵器、综合化工、医药工业和仪表工业基地,有以汽车摩托车为主体的机械工业,以天然气化工和医药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和以优质钢材、铝材为代表的冶金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包括食品工业在内的若干个优势行业。 重庆农业基础地位牢固,具有开发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全市耕地面积162.2万公顷,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优质水果、榨菜、茶叶等农产品也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峡工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三峡工程总工期17年,静态总投资9009.9亿元。三峡工程淹没18个区、县的土地42.2万亩,其中耕地32万亩,静态受淹人口71.5万人,考虑到人口自然和机械增长等因素,全市需要安置移民约107万人。一期移民已全面完成,确保大江的顺利截流,二期移民正在顺利推进。 “九五”期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重庆市紧紧抓住直辖、三峡移民和库区开发及西部大开发的三大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期间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8%,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7%。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三大产业结构为17.8∶41.3∶40.9。2000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237.5亿元(90年不变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29.3∶2.6∶34.4∶37。 (三)重庆市的食物生产、食物消费和营养概况 重庆市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彻底扭转了农产品供给长期短缺的局面,达到了食物生产总体平衡,基本自给,丰年有余,调节余缺的阶段。200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131万吨,肉类144万吨,蔬菜780万吨,水果81万吨,水产品20万吨。多数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市正在实施粮油、畜禽、经作、水产的良种工程和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速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进程。 重庆市居民食物消费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2000年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达到6276元,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75.17元,其中食品支出2214.03元,恩格尔系数38.7%,比1996年下降1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年增长10.1%,达到1892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95.5元,其中食品支出747.6元,恩格尔系数53.6%,比1996年下降9.1个百分点。食物消费结构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与1996年相比,肉、蛋、奶、水产品的人均消费量有较大幅度提高。 重庆市居民营养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居民摄入能量保持基本稳定,摄入蛋白质总量中动物性蛋白质所占的比重有一定的增长。贫困人口总数和贫困地区营养不良发生率有所下降。大力推广碘盐,碘盐覆盖率达到95.8%,25个区县基本消除碘缺乏病,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明显下降,氟中毒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