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考诗词曲理解与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诗词曲理解与赏析.doc

中考诗词曲理解与赏析 茸一中学 冯琴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育、范文、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课时安排及说明:12课时。 【说明】 中考古诗词曲的理解与赏析篇目共20首,其中有18首属于默写篇目。系统地默写、理解、赏析授课约需要7课时,唐诗精华单元测试、宋词元曲单元测试各1课时,综合检测1课时,查缺补漏、巩固提高需要2课时。 【专题说明】 学习古诗词曲,不仅能积累名言佳句、充实文化底蕴,还能提高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六至九年级文言诗文的阅读要求中明确提出:“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情:学生基本能默写这些诗歌,有了较好的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意境的基础,但由于6到8年级不考赏析型题目,故理解与赏析的思维方法和能力训练比较欠缺。从这学期的月考反馈来看,学生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是:(1)死记硬背诗歌主题,不知灵活运用。(2)基本上不能准确理解题意要求,答题时不知从何落笔。(3)缺乏诗歌欣赏的基本方法,答题时基本上能“意会”却不能清楚准确地“言传”。 2、教学内容: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学习,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其意境,并能从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角度进行简单的赏析。 考试内容涉及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语言品味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教学过程中要传授学生诗歌理解与赏析的基本方法,力求实现“授之以渔”;辅以适当的训练,进一步提高理解赏析和答题能力。 【复习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意境,并能从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角度进行简单的赏析。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设计思路】 一、考点解读 1、熟练掌握古诗(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文学知识(包括了解古诗的体裁特点、风格、流派、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等)。 2、准确、流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 3、准确品析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4、熟悉并理解诗歌的关键语句(如主旨句、警策句、名句等)的含义。 5、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旨。 6、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7、理解诗人寄寓诗中的思想感情。 8、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9、感知诗词曲中的艺术形象。 二、重点、难点解读 1、能正确理解诗词曲的内容。 ①熟悉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 ②注意诗体及作家风格。 ③概括诗词曲的大意。 ④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2、会品析诗词曲的语言。 ①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②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曲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 ③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诵读、品味诗词曲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3、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把握诗人所选取的意象所具有的特征,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诗句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体悟诗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及要表达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 复习时从“明”、“绘”、“悟”、“玩”、“练”五个方面培养理解和鉴赏能力。 (一)明了诗歌常识 赏析诗歌首先必须明了诗歌的基本常识。诗歌的基本常识中涉及到诗歌的体裁(律诗、绝句)、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流派(如唐诗山水田园诗派、宋词的豪放派、婉约派),作家的语言特点等。 (二)描绘诗歌意象 赏析诗歌首先必须要体会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意境是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的和谐统一。把握意境首先要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特征;体验诗人寄寓的思想情感就是要体悟诗人所描绘的景物中蕴含的情怀与哲思。在中考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描绘诗境的题型。整体感知诗歌首先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景物特征,进而感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即理解诗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的创作方法,驰骋想象,立体地再现诗歌所描绘的画卷美。如白朴的曲《天净沙·秋》中意象为读者描画的秋景图。 这实质上是一种学法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诗歌的基本技能。 (三)体悟诗歌情思 诗歌的境界是诗歌的意象和情趣的融合,阅读诗歌首先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在此基础上才能体悟诗歌的情趣。借助想象进行描绘的是诗人直观自然之景物的画境,而透过画境理解领悟情趣则是更高层次的审美要求。“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言志”是诗歌创作的归宿。借助诗人的经历、追求、生活的时代背景,就能从诗歌凝练的语言中体验诗人寄寓的情思。如王维的田园诗《山居秋暝》中所描绘的“雨后山景”图,诗人意在借清新、幽静、恬淡的景致寄托自己归隐的悠然的生活情趣。又如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借“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形象自况,曲折抒发自己自甘寂寞、不慕繁华的孤高情怀,表明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心迹,以及不愿贪图安逸享乐、不愿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