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贝聿铭的东馆.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贝聿铭的东馆

浅议贝聿铭的东馆 浅议贝聿铭的东馆作者:佚名 时间:2017-7-7 浏览量: 从1978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建成开馆以来,它就成为世界瞩目的。”继承现代主义抽象建筑风格”的标志性建筑,贝聿铭先生成为建筑系学生崇拜的偶像。在一个梯形地段内,毗邻声名卓着、气势恢宏的老美术馆,而能独具个性屹立于世,确实不同凡响。 不同的建筑理论家在对东馆作出不同的解释。主张艺术贵在创新的人,赞美它的完全非古典的平面与造型,主张新老建筑应该协调的人,看中了它在轴线、用材上与老馆的呼应,更有不少建筑师如同中了邪魔一样,在建筑方案中忍不住要作出梯形分割的平面和象刀锋一样的立面造型。 老实说来,通过杂志图片和幻灯片,我的视觉也深深感受到东馆的震憾,以至于当我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看到那么平和而慈祥的贝老先生时,几乎想像不出他的创作状态到底是平和如静水还是激动如岩浆喷发。然而,当我1999年11月份第一次亲临东馆时,也许是因为久震之后己经麻木,我看到的是冬季暖阳下新旧馆之间的高度和谐。当然,我对贝老先生的创新能力仍然充满敬意,并且,脑子里浮现出另外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西方建筑的石构建筑体系是不是容易保持一种延续性?一是石构建筑保持久远,因而不朽的杰作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不似中国木构建筑,除了”楚王一炬,付诸焦土”的人为因素,即使风雨侵蚀,也使得孙辈难见祖父的建筑。扯开了说,木构建筑作为祖传基业的易朽性,影响到了”富不过三代”、”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历史成因。二是建筑美学构成上的延续性,即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即使不加石材饰面,也很容易与西方古典建筑相协调。这尤其是中国雕粱画栋的木构建筑所不能达到的。用钢筋混凝土盖房子,要与中国古建筑协调,似乎只有仿造成木梁木柱。斗拱飞檐的样子,这正是北京火车站、北京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中国名建筑勉为其难而为人所垢病之处。由于这个原因,在中国,欲冲出传统建筑束缚而创出新风格的人,既不敢背”文化虚无主义”的包袱,就只好提出继承中华民族建筑传统必须”神似”而不是”形似”。然而,几十年探索过程,证明至今仍未有一座建筑称得上形不似而神似的。因此之故,前北京市长陈希同倒是一点不象理论家们扭捏作态,他倡导”夺回古都风貌”,直接了当在尽可能多的新建筑上加大屋顶。 另一个问题是,贝聿铭先生的东馆确实与旧馆有许多协调的因素,然而又具有无可置疑的创新特点。理论家们释之为保持了当地的文脉而又形成了新的符号。用一句语言学术语,就是保持了原有语法而创造了新的句子。这是贝聿铭大师的高明之处。相较之下,中国的有些建筑大师就要挂不住脸了。己故的张大师,那位喜欢用混凝土仿木构的先生我们就不说了。现在正在清华大学大肆复古的另一位大师,提倡的正是温馨可人的”文脉主义”。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新建部分面积与体量超出旧建筑很多,然而几乎原样重复了旧建筑风格。新旧馆之间”天衣无缝”,这正是拥戴者们极力欣赏的。接着新建规模巨大的理学楼,有实验室、教室,也仍旧延续老图书馆的风格。这些建筑相距不太远,如那位大师所言,这些建筑的相似性,”形成了校园建筑的整体氛围”。问题在于,如果老图书馆是中式建筑,要保持一种整体氛围,似乎只有依样画葫芦一条途径,然而,老图书馆是一座西洋式建筑。让一种风格无休止地蔓延一一比照一下贝氏的东馆,高下之分昭然在目了。 Measures for the routine manage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Method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First, the guiding ideology: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an organic whole of the whole education work, always adhere to the school adhere to the moral education, education for this product,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quality education, the school building efficient curriculum system of moral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sense of attraction and appeal, enhance the moral education work for through and timeliness. Teach everyone, service education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