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血栓与止血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完整).doc

血栓与止血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完整).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栓与止血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基础医学及预防医学的各个领域。 在血栓/止血实验室中最基本的设备就是血液凝固分析仪(以下简称血凝仪)。利用血凝仪进行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可为出血性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溶栓以及抗凝治疗的监测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指标。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从传统的手工方法发展到全自动血凝仪,从单一的凝固法发展到免疫法和生物化学法,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也因此变得简便、迅速、准确、可靠。 第一节?????血凝仪的发展概况 1910年Kottman发明了世界上最聚早的血凝仪,通过测定血液凝固时的粘度的变化来反应血浆凝固的时间。 1922年,Kugelmass用浊度计通过测定透射光的变化来反应血浆凝固时间。 1950年,Schnitger和Gross发明了基于电流法的血凝仪。 60年代,机械法血凝仪得到开发。 70年代以后,由于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凝仪先后问世。 80年代,由于发色底物的出现并应用于血液凝固的检测,使全自动血凝仪除了可以进行一般的筛选试验外,尚可以进行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单个因子的检测。 80年代末,双磁路磁珠法的发明给血栓与止血的检测带来新概念,由于其独特的设计原理,使光学法检测的一些影响因素在本类型的检测仪器上均不复存在。 90年代,全自动血凝仪免疫通道的开发又为血栓与止血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第二节?????血凝仪的基本原理 表1列出了目前可开展的血栓/止血成份检测方法,主要方法有凝固法、底物显色法、免疫法、乳胶凝集法等。在表中可注意到,在血栓/止血检验中最常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内源凝血因子、外源凝血因子、高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蛋白C、蛋白S等均可用凝固法测量。所以目前半自动血凝仪基本上都是以凝固法测量为主,而在全自动血凝仪中也一定有凝固法测量。 凝固法中又可分为光学法和磁珠法两类。由于光学法几乎可涵盖各种检测方法,为了降低仪器制造成本,全自动血凝仪以光学法居多。但也有少数高级全自动血凝仪中凝固法测量采用无样品干扰的双磁路磁珠法,而其它测量采用光学法,并可同时进行检测。 ? 测定项目 凝固法 底物 显色法 乳胶 凝集法 ELISA ??? 凝血酶原时间(PT) ●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 凝血酶时间(TT) ● ??? 纤维蛋白原(FIB) ● ??? 外源性凝血因子II、V、VII、X ● ● ??? 内源性凝血因子VIII、IX、XI、XII ● ● ??? 凝血因子VIII ● ??? 肝素 ● ● ??? 低分子量肝素 ● ● ??? 抗凝血酶III(AT-III) ● ● ??? 蛋白C(PC) ● ● ● ??? 蛋白S(PC) ● ● ● ??? 血栓调节蛋白(Thromodulin) ● ● ??? 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 ● ??? 纤溶酶原(PLG) ● ??? α2抗纤溶酶(α2-AP) ● ??? 补体1脂酶抑制物(CI) ●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 ● ???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 ● ● ??? 纤维蛋白单体 ● ???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 ● ??? D-二聚体(D-Dimer) ● ● ??? 纤维蛋白肽A(FPA) ● ??? 凝血酶原断片1+2(F1+2) ● ? 表1?????血栓/止血成份检测方法 (一)?凝固法(生物物理法)  凝固法是通过检测血浆在凝血激活剂作用下的一系列物理量的变化(光、电、机械运动等),由计算机分析所得数据并将之换算成最终结果,所以也可将其称作生物物理法。 1. 电流法 电流法(图1)利用纤维蛋白原无导电性而纤维蛋白具有导电性的特点,将待测样品作为电路的一部分,根据凝血过程中电路电流的变化来判断纤维蛋白的形成。 由于该电流法的不可靠性及单一性,很快被更灵敏、更易扩展的光学法所淘汰。. 光学法(比浊法) 光学式血凝仪是根据凝固过程中浊度的变化来测定凝血的。根据不同的光学测量原理,又可分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两类。 (1)散射比浊法:散射比浊法(图2)是根据待验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检测终点的。在该方法中检测通道的单色光源与光探测器呈90°直角,当向样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剂后,随着样品中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过程,样品的散射光强度逐步增加,仪器把这种光学变化描绘成凝固曲线,当样品完全凝固以后,散射光的强度不再变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始点作为0%,凝固终点作为100%,把50%作为凝固时间。光探测器接收这一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