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10-近代湖南人中之蛮族血统
010——近代湖南人中之蛮族血统
汉民族自古以来,只以文化之异同辨夷夏,不以血统之差别歧视他族。凡他族之与华夏杂居者,但须习我衣冠,沐我文教,即不复以异族视之,久而其人遂亦不自知其为异族矣。故汉民族同化异族之能力,极其伟大;其血统在世界各民族中,最为复杂。
历史上异族之与汉族发生同化作用者,以来自北方者为著。盖北方民族之武力特盛,往往能人据中原,创建朝代,垂数十百年之久,其人既具有新兴民族之朝气,又处于战胜者之优势地位,用能建功立业,多所表见,史册煌煌,载甚纂详。北方民族之移人中原者,自以卜居于北部者居大多数,故自来言民族史者皆知今日中国北部人口中,富有鲜卑、突厥、回纥、契丹、女真、满洲等族之血液。以此为据,或又引而伸之,遂谓中国人血液愈北愈杂,愈南愈纯粹,其说颇为一般人所崇信。殊不知按之史实,则北方人中固多东胡、北狄人之血液,南方人中,亦不少蛮族之血液,北方人之血液固极复杂,南方人之血液,亦不得谓为纯粹,流俗之见,可谓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者也。
北方之异族为客,多以武力入主中原,故其来踪去迹,较为显而易见;南方之异族为主,多为汉族政权所统治,故其混合同化之迹,隐晦难寻。自来治西南民族史者,未必人人皆抱优胜劣败、蛮种日就灭亡之谬见,然而终不肯明言蛮族之已并合于汉族者,亦以苦于史籍所载之不足以证成其说耳。无论史籍上关于此类事实之记载,在北为习见不鲜,在南为绝无仅有。即以私家谱牒而言,北族也往往肯自认出于夷狄,于内迁之由来,通婚之经过,历历可按。南方之蛮族,则当其始进于文明,自无谱牒一类之记载,迨夫知书习礼,门第既盛,方有事于谱牒,则或已数典而忘祖,或欲讳其所从出,不得已乃以远祖托名于往代伟人,臆造其徙移经过。易世而后,其讹误遂至于莫可追究,民族混合之迹,荡焉无遗。又如以姓氏推定族系由来一法,在北方亦为人所常用,在南方则扦格难行。盖北方民族之姓氏与汉姓截然有别,读史者见拓跋、长孙、尉迟、宇文,即可知其为鲜卑;见耶律,即可知其为契丹;见完颜、石抹,即可知其为女真;此诸姓不特显扬于北魏、辽、金当世,并能著迹于国亡百年之后,故鲜卑诸族血统之常存于中土,亦昭然若揭焉。而南方民族则不然。南方民族之语言与汉语同为单音系统,以是其姓氏亦属单音,以单音之姓氏,译为汉字,结果除极少数外,自与汉姓完全无异。汉族有张、王、刘、李、赵,蛮族亦有张、王、刘、李、赵,人但知其为张、王、刘、李、赵,设非语言习俗有异,乌可得而知其是否汉族耶!
史籍既无记载,谱牒又曲讳而掩饰,姓氏又不足以辨族系,然则吾侪欲于今日一般南方人中,踪寻业经汉化之蛮族遗裔,欲于久已混合之民族血统中,探索蛮族之因子,得非为不可能乎?是亦不然,要在吾侪能善用史料耳。史籍无明白记载,可以侧面以推测之;谱牒而有讳饰之嫌,可因其伪而求其真;姓氏本身虽无从辨别民族,然但须区以地域,证以古今望族、蛮酋姓氏之因缘迁变,则蛛丝马迹,未始无线索可寻也。三者之中,尤以姓氏一端最富于普遍性,其应用之范围最广。兹篇所述,即为以此种方法研究而得之结果,其他史料有可作旁证者,间亦附见焉。
湖南自战国时虽已有中原人生息其间,然其时蛮多汉少,蛮族所受华夏文化之影响盖极微,故西汉一代,无蛮事之记载。汉末王莽之乱,中原人士,始大举移殖荆湘,至东汉时而蛮汉间冲突迭生,“蛮乱”时闻矣。其时接触既繁,蛮族中一部分人口,当已颇染汉化。范书《南蛮传》记东汉一代蛮乱,多有以五里六亭善蛮讨平者,此所谓“五里六亭善蛮”者,盖即后世所谓“熟徭”、 “熟苗”也。各蛮族皆有“生”、“熟”之分,而“生”、“熟”之分,初无种族上之根本不同,不过因其汉化程度之深浅,予以区别而已。故生熟随时代而推移,其始为生,既而进于熟,熟之斯极,遂变而为“汉”矣。是则东汉时之熟蛮,迟至魏、晋、六朝时,当已尽变为汉,惜今所传魏、晋、六朝载籍之涉及湖南人与事者极少,故莫可得而考。自汉而后,迄于隋唐,湖南境內之“省地”日拓,蛮疆日缩,汉族政权之势力愈益深入,蛮族之汉化程度亦愈益增高。迨至唐末,中原方疲于内争,自无力以统制边疆,一时蛮中酋豪渠帅,遂纷纷崛起,斥逐官吏,割据郡县,小者称雄峒寨,大者率仿中朝制度,自署为知州刺史,叙置属吏。朝廷因其成局,往往假于符命,于是湘西一带归于土司统治者,垂数百年。宋熙宁、崇宁间,新党用事,开疆拓土之议兴,章惇辈数用兵以征不服,而南江诚、徽、梅山诸蛮,遂复为王土;独北江因仍末革,历元明二代,至清雍正间始改土归流。湘南衡、永、郴、桂一带,虽无建州立郡传世久远之土司,然自宋庆历以来,变乱迭兴,至清道光间犹然。每一乱定,朝廷辄增置吏司,加意抚治,故州县之名号虽多因旧,而昔之溪峒,今日率成省地。唐末以来史载蛮事渐繁,《宋史·西南溪峒诸蛮传》尤为详赡,蛮中豪帅姓氏,多所著录。今试以唐宋时各地之蛮族大姓与各当地明清以来之著姓对比,其中多有相合者;而同为一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学教材全解)2013–201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题鲁教版.doc
- (2011淄博二模)山东省淄博市2011届高三基本能力第2次模拟考试.doc
- (二)第3章类、对象及它们的关系.doc
- (人教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过关检测.doc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作业题.doc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测试题(B).doc
- (人教版)2013年初二物理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和答案(一).doc
-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测试卷.doc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测试题A.doc
- (人教版)八年级第二章光的折射.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