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展全过程动态控制
确保优质高效实施现浇箱梁钢绞线穿束
――中铁十五局二公司第五指挥部泉厦高速公路QC小组
提高现浇连续箱梁钢绞线整体穿束质量
1、工程概况:
福建省泉州至厦门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位于泉州、厦门两市境内,全长81.908公里,是海峡西岸交通运输的大通道,是连接厦门、漳州、泉州经济发达三角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全线共设置六个互通立交区,即泉州互通、晋江互通、水头互通、马巷互通、同安互通、厦门互通。其中,水头互通位于泉州南安市水头镇,进出口收费站按6入12出改建,是与国道324线立体交叉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水头互通原设计采用双喇叭立交,其中与主线交叉的互通为主线下穿的单喇叭B型,与国道324线交叉的互通为国道下穿的单喇叭A型。2008年3月18日福建省高指根据当地政府整体规划意见,将水头互通出口与国道324线交叉的互通立交调整为国道324线上跨水头互通出口方案,即:在国道324线平交口附近加设高架桥,分流国道324线直行车流,高架桥路段国道324线两侧设置辅道,并采用平面交叉连接水头互通,平交口进行渠化设计。
国道324高架桥全长137m,上部结构为三孔一联(40+50+40)现浇预应力连续变截面箱梁,下部结构采用圆柱墩、U台配桩基础。变截面箱梁采用单箱双室结构,标准顶宽16.5m,主梁支点中腹板梁高3.11m、跨中中腹板梁高1.91m,斜腹板,箱梁悬臂长度为2.5m,顶板、底板厚25cm,腹板宽50cm,墩台顶设一道横梁,其中中横梁宽度为3.0m,端横梁宽度为1.4m。桥面为双向横坡。纵向采用预应力钢绞线,箱梁采用满堂支架整体现浇。腹板采用φs15.2-19预应力群锚体系,预应力孔道全长129.78m~129.88m,采用镀锌金属波纹管成孔,波纹管内径10cm。每道腹板梁布置8束钢绞线,全桥共计24束钢绞线。腹板预应力钢绞线穿束是本桥施工的重点、难点。
2、小组简介及活动时间
小组概况一览表
小组名称 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项目部QC小组 成立时间 2008年9月18日 小组类型 现场攻关型 课题名称 开展全过程动态控制,确保优质高效实施现浇箱梁钢绞线穿束 活动时间 2008年10月2日~2008年10月15日 循环次数 1次 小组主要成员情况 姓 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组内职务 考核成绩 QC教育时间(h) 皇甫新 男 33 本科 组长 优 112 李振华 男 30 大专 副组长 优 104 马江军 男 29 本科 助工 优 112 张晓峰 男 30 大专 材料员 优 96 申建部 男 46 高中 机械调度员 优 96 李红卫 男 27 大专 助工 优 96 六裕民 男 27 大专 ·助工 优 112
3、课题选择
3.1、选题理由
国道324高架桥是福建省高指重点关注工程,限期通车,工期非常紧张。如此长大束钢绞线穿束,施工中容易出现穿束困难、顶破波纹管、拉动定位钢筋等不利因素。钢绞线穿束的快慢直接影响该桥的施工进度。
3.2、确定课题
4、活动目标及可行性分析
4.1、活动目标:
根据施工技术标准及业主要求,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制定目标,计划通过QC小组的努力,力争实现安全、创效、快捷的完成工程任务。
4.2、可行性分析:
4.2.1、小组成员稳定团结、技术力量强大;
4.2.2、项目部给予足够的权力、材料等方面的支持。
5、PDCA循环(时间:2008.10.2—2008.10.15)
5.1、计划阶段(Plan)
通过小组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和现场调查发现,钢绞线穿束存在以下困难:
1、穿束的工人均无长大束钢绞线穿束经验;
2、孔道平弯、竖弯较多,且平弯半径小(10m)。
面对以上困难,经小组讨论,决定将设计中内径10cm的波纹管加大,即调整为内径11cm,以减小穿束难度;组织工人进行详尽的现场技术交底,以确保穿束顺利进行。
5.2、实施阶段(DO)
经过周密紧张的准备,经过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和工人昼加班加点的工作,10月8日开始进行腹板钢绞线的穿束施工。
根据以往的经验,先是每孔逐根穿束,当穿到第7~8根钢绞线的时候,穿入已相当困难,穿第9~11根时,仅仅穿了40m就无法穿进了。小组立即召开现场分析会,认为原因有两个:
1、孔道平弯、竖弯较多,平弯半径较小,导致摩擦力较大;
2、单根钢绞线刚度有限,穿入时容易打弯。
各孔钢绞线穿进数量统计表
孔道编号 穿进数量(根) 失败原因 左-4-左 10 摩擦力大,单根钢绞线刚度小 左-2-右 11 摩擦力大,单根钢绞线刚度小 中-3-右 11 摩擦力大,单根钢绞线刚度小 中-4-右 11 摩擦力大,单根钢绞线刚度小 右-3-左 10 摩擦力大,单根钢绞线刚度小 右-2-右 10 摩擦力大,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