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第三章(3.1-3).pptVIP

20世纪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第三章(3.1-3).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现代主义小说 主题——表现小说家的内心感受和印象,或是揭示人类某种普遍的生存状态或某种形而上的真理。(不再是反映客观现实,揭露社会黑暗) 语言文体——广泛运用意象比喻、不同文体、标点符号甚至拼写方法和排列形式来创造朦胧、晦涩、变幻莫测的语言境界,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间的感觉、印象和精神状态。 思想特征:危机意识、异化 艺术特征:内向性、抽象性 后现代主义小说 不确定性 ——主题(重视读者对作品的参与和创造) ——形象(人物及影像)(现实主义:人物即人;现代主义:人物即人格 ——情节(多种或无限可能性) ——语言(后现代文本=语言构造物) 萨 特 《墙》 自由斗士:萨特 让·保罗·萨特,1905年6月21日出生于巴黎,1980年4月15日逝世于巴黎鲁塞医院,终年75岁。 法国总统德斯坦说,萨特的逝世“就像我们这个时代陨落了一颗明亮的智慧之星”。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由瑞典学院决议颁给让·保罗·萨特,“为了他那富于观念、自由精神与对真理之探求的著作;这些著作业已对我们的时代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这位荣誉的得主已经表示,他不希望接受诺贝尔奖。但他的拒绝并未稍改本奖颁赠的有效性。不过在这种状况下,本学院只能宣布颁奖仪式无法举行。 ——— 瑞典学院常任秘书安德斯·奥斯特林《致辞》(1964) 《墙》 1、故事引人入胜(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心理描写出色、结局出人意料) 2、哲学意蕴深厚(“墙”、存在主义思想) 墙上的斑点(1917) 大约是在今年一月中旬,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么。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对啦,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完茶,因为我记得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见了墙上那个斑点。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这个斑点打断了我这个幻觉,使我觉得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孩童时期产生的。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雪白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六七英寸的地方。 这个世界安宁而广阔,旷野里盛开着鲜红的和湛蓝的花朵。这个世界里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界,轻轻地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满白色海鸟卵的鸟窠上空盘旋……在世界的中心扎下根,透过灰黯的海水和水里瞬间的闪光以及倒影向上看去,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 不,不,什么也没有证明,什么也没有发现。假如我在此时此刻站起身来,弄明白墙上的斑点果真是──我们怎么说不好呢?──一枚巨大的旧钉子的钉头,钉进墙里已经有两百年,直到现在,由于一代又一代女仆耐心的擦拭,钉子的顶端得以露出到油漆外面,正在一间墙壁雪白、炉火熊熊的房间里第一次看见现代的生活,我这样做又能得到些什么呢?知识吗?还是可供进一步思考的题材?不论是静坐着还是站起来我都一样能思考。什么是知识?我们的学者不过是那些蹲在洞穴和森林里熬药草、盘问地老鼠或记载星辰的语言的巫婆和隐士们的后代,要不,他们还能是什么呢?我们的迷信逐渐消失,我们对美和健康的思想越来越尊重,我们也就不那么崇敬他们了……是的,人们能够想像出一个十分可爱的世界。 * * 人物形象——淡化或弱化人物形象,主人公是“非英雄”甚至是“反英雄”。(不再是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英雄人物) 叙述风格——十分注重叙述手法的转换和变革,往往采用多角度、多层次、多人称的叙述方法。(不再是全知全能的叙述) 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手法 运用讽仿、拼接等手法 推崇精英文学、纯文学 没有界限 意义荒诞 没有意义,只有语言游戏 讲究技巧、情境、结构、语言 模糊问题界限,破坏叙述常规 对小说形式内部革新 对小说形式本身质疑、解体 现代主义小说 后现代主义小说 让·保罗·萨特与西蒙娜·德·波伏娃 1929--1980 同一智力水准上最理想的对话者 共同的精神复合体 没有婚姻的终身伴侣 短篇小说《墙》写于1937年,已译成28种文字,是萨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墙》描写一个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士伊比埃达临刑前在监狱里等候处决时的种种心理活动。 我们被推进一个白晃晃的大厅,光线刺眼,叫人难受,我不得不把眼睛眯了起来。这样,我就看清了厅里有张桌子,在它后面坐着四个家伙,他们都是文职人员,正在看阅文件材料。另一些囚犯都已被集中在大厅深处,我们得穿过大厅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