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关史期末名词解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关史期末名词解析

1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339 (1)性质:1853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东方战争)是一场非正义侵略战争。在英法的纵勇下,1853年9月26日,土耳其对俄宣战,但其舰队很快被俄全歼;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奥地利也敌视俄国,俄最终战败。克里米亚战争是继拿破仑战争之后的又一次大国争霸战争,将所有欧洲大国都直接、间接地卷了进去。欧洲政治格局也暂时由英、俄居优势转变为英、法占主导的均势。维也纳体系,由于未能阻止大国战争的重新爆发,也走到了尽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会议签署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简称开罗宣言。宣言声明: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开罗宣言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中国人促成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的建立一、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 二、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表示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 赫鲁晓夫为了捍卫古巴革命成果在古巴部署导弹,美国侦察机发现了古巴导弹基地,肯尼迪总统对古巴实行封锁赫鲁晓夫宣布从古巴撤走导弹 影响:古巴导弹危机将冷战被推到了核大战的边缘,美苏双方间的最严重的一次核危机但也成为美苏关系的转折点,美苏深刻认识到双方在避免核对抗方面有着相同利益,古巴导弹危机成为国际力量分化的催化剂: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古巴与苏联发生了矛盾;西方阵营内部矛盾也由此加深,核均势的现状不允许单方面改变,成为了西德调整东方政策的基础。 8慕尼黑阴谋 371 1原因:“五月危机”后,希特勒继续推行侵占捷克斯洛伐克的战略计划,捷政府把命运压在英法身上,但英法不惜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来换取希特勒的谅解。 2过程:1938年张伯伦与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谈,炮制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 3评价:1《慕尼黑协定》实际上宣判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死刑。它大大增强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提高和巩固了希特勒个人独裁的权力和威望; 2英法本身受到沉重打击,加剧了那些本来依附于英法的欧洲小国对英法的离心倾向; 3给苏联所倡导的集体安全战略以致命一击,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猜疑和分歧,不得不修正30年代长期谋求的集体安全战略,制定新的外交政策。 4《慕尼黑协定》是希特勒“不流血的征服”方针和张伯伦对德绥靖政策结合的产物,是英德双方一种特殊的妥协。然而,德国是表面的暂时性让步,英国则是根本性和全局性的让步。 9尼克松主义 199 背景:6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加剧。第二,第三力量崛起。美陷入越战,内战危机爆发。战略收缩,调整外交政策。 内容:1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冷战时期提出的一项对外政策。 50年代在中东和北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中东的影响,艾森豪威尔于正式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中东问题的特别咨文。其中心思想是“中东出现的真空必须在俄国人近来之前由美国来填补”,要求国会授权他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决议宣称:保持中东地区国家的独立和完整关系到美国的重大利益,美国可在这一地区使用武力,以对付所谓“国际共产主义的武装侵略”。1958年美国出兵黎巴嫩,干预该国国内事务便是艾森豪威尔主义在中东的具体实施,其后,艾森豪威尔主义亦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 11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286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在上海共同发表的联合公报。 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具体安排,1972年尼克松首行中国,与中国签订了《上海公报》。中美双方承认,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美方对只有一个中国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中美《上海公报》是中国政府与美国政府之间所签署的第一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两国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了正常化进程,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上海公报》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中美关系实现“破冰”后,中国很快迎来建交高峰。 12集体安全(collectsecurity)338 目的:30年代苏联为制止法西斯国家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而提出的重要外交政策。在欧洲和远东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德、日法西斯的扩军备战和侵略扩张不但威胁着苏联和广大中小国家的安全,而且危及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根本利益1933年12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关于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计划。(l)苏联同意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国际联盟;  (2)苏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