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区村镇径流污染-1213.ppt
机制 SS TN TP COD 泥沙吸持 195 73 65 210 跌落曝氧 23 25 0.1 830 介质固定 228 81 91 253 植被吸收 206 12 8.5 7.6 净化机制与平均效率 (g/m2) 自然沟渠系统对污染物的平均去处率SS89%、COD63%、TN71%、TP90% 5. 自然沟渠中自然净化机制与容量 泥沙与介质吸附:蒙脱石、高岭石和紫色粗骨土混合介质 跌落曝氧:3-4级多级跌落,跌落高度10m 植被搭配:美人蕉、菖蒲、芦苇、水蓼和黑麦草高矮与分段组合 生态净化机制组合 沟渠植被 强化介质 出水水质达排放标准 建设成本90元/m2,户均需生态沟渠3-5m2 运行成本0.03元/m3(1/30-1/15) 跌落曝氧 沉沙池 自然与生态净化机制在沟渠的强化 实际处理效果 代表性论文 Eco Eng, 2009 Env Monit Assess 2010 J Soils Sediments 2011 6. 自然与生态净化机制的强化—生态净化技术 专利:一种山区村镇径流污染生态净化系统 一、研究背景 二、试验观测设计 三、结果与讨论 四、结论 汇报提纲 结 论 相对于其它面源污染类型,村镇径流污染具有最高的污染负荷,对小流域的污染负荷贡献比高,是面源污染中的首要源 山丘区村镇径流污染的初期冲刷效应突出,可利用该特征拦截初期径流或泥沙 山丘区的环境自净功能将为村镇径流治理提供高效、经济和便于管理的生态净化技术 未来应加强村镇径流污染的排污系数及高强度、集成化、小型化处理技术研究 谢谢!请指正!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水专项的支持! * 污染物峰值出现在径流峰值之前;应该是累积于不透水面和排水沟渠污染物受到初期冲刷效应作用引起的;浓度上分析初期冲刷效应; * 低于一般的紫色土,常受径流冲刷,砂化趋势,CEC阳离子交换量、无定形态Al、Fe含量较低, 同时,部分有机物付着在颗粒物上,去除颗粒物的同时,也去除了有机物。 考虑到林山村镇紫色土的粘土矿物以2:1型的蒙脱石为主(李仲明,1991)。从当地富含蒙脱石的矿区选取天然蒙脱石,同沟渠土壤一起,进行NH4+-N、PO43--P等2种污染物的室内吸附解吸对比试验,比较沟渠土壤和紫色土代表性矿物蒙脱石的吸附性能, * 最大去除量是在较大降雨量时观测的(次降雨量111mm) * 流量限制型事件的停留时间长;氮与空气氧接触时间长;相反,较短,不利于氮的硝化; COD事件差异小,物质限制型事件,流速快,水流冲击大,污染物和空气氧充分接触,促进COD的去除; * 植物生长及其根系—土壤微生物系统的物理截留、氧化还原、微生物降解等作用,是自然沟渠植被段氮磷去除的重要作用机理。 植物吸收是植被段氮磷去除的重要途径。 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 山丘区村镇径流污染机理与控制技术 朱 波,汪涛,唐家良,况福虹,徐泰平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011 四川成都 一、研究背景 二、试验观测设计 三、结果与讨论 四、结论 汇报提纲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全国2010年49.5%,2015年预计达51.5% 农村城镇化率39% 城市 农村 中国城镇化取得巨大成就 由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城镇化的环境代价很高 山丘区降雨径流冲刷严重,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突出 可能影响长江三峡水库水环境 侵蚀泥沙下泻入江,影响长江水利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 径流污染物汇入长江,加剧三峡库区水环境压力 村镇径流污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与迁移特征不清 难以计算污染负荷(排污系数)与贡献 很难控制,缺乏有效手段 降雨、径流如何影响污染物的扩散? 村镇径流污染对面源污染负荷的贡献? 有效控制村镇径流污染的轻简技术? 一、研究背景 二、试验观测设计 三、结果与讨论 四、结论 汇报提纲 (1)以四川盐亭县林山乡截流村居民点集水区:2.1ha—川中低山丘陵区 (2)以三峡库区忠县石宝镇新政移民新村集水区:2.6ha—三峡库区低山区 (一)研究地点 ISCO水沙自动采样仪 截流居民点观测堰 新政居民点观测堰 居民点源调查 多断面观测 出口观测 降雨径流观测 污染物迁移观测 输出通量观测 (二)观测设计 全自动无缝观测与采样 流动分析仪 紫外分光光度计 (三)分析测定指标与方法 观测指标:降雨量、雨强、水位、泥沙 分析指标:COD、SS、TN、AN、DN、PN、TP、DP、PP 测定方法:国标方法 ISCO:雨强2mm/h 水位计:实时记录水位变化 一、研究背景 二、试验观测设计 三、结果与讨论 四、结论 汇报提纲 (一)村镇降雨产流特征 (二)村镇径流污染的来源与负荷 (三)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文科《高等数学》(全册教案).pdf VIP
- 神奇的纳米机器人在医学领域.pptx VIP
- 酒店室内装修施工组织计划.doc
-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监控初级)真题及答案解析一.doc
- 1956-1977象棋爱好者必选中国象棋棋谱.doc VIP
- Haier海尔滚筒全自动洗衣机 XQG60-1281 使用说明书.PDF VIP
-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培训考核试题.pdf VIP
- SAE-ARP4754A民用飞机和系统开发指南翻译文稿.pdf
-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本专科招生体检表(2022年西藏报考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doc VIP
- 车门外板冲压模具三维造型与工艺参数优化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