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_儒学的兴起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 民族: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政治:诸侯坐大,威胁中央 经济: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都迫切需要变汉初的“无为”为“有为”,那么,汉武帝该选择怎样的治国思想呢? 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 孟子 荀子 孔子 图说历史 说说他们对儒学的贡献. 汉武帝 董仲舒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之二 儒学的兴起 儒学的兴起 背景:“焚书坑儒”批判 表现 罢黜百家 太学的出现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一、儒学兴起的背景; 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受到压制,儒学走向低潮。 1、原因: 1)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文化成为了…… 2)一些儒生和游生引用儒学经典,借用……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概况:(了解一下) 焚书:公元前213年,把秦国以外的历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诗书以及诸子百家书,通通烧毁,只有医药、卜噬和种植的书不烧。 坑儒: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后议论秦始皇贪权专断,滥用刑罚,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后活埋了460人。 ①焚书的范围: ②不焚的书: 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 《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 3、评价: 1)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2)积极: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巩固秦朝统治。 3)消极: ①成为两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②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③使儒学的发展走向低潮。 思考1:战国和秦朝文化氛围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1)战国——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学术氛围较宽松; 2)秦朝——国家完成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巩固统一,必须加强思想控制; 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死气沉沉; 思考2: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 思考3: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 1)秦朝焚书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思想; 2)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体现的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威胁。 二、儒学兴起的表现;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二)太学的出现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1)现实需要: 2)用人政策: 3)个人发挥: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黄老之说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1)现实需要: 2)用人政策: 3)个人发挥: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巩固: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 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 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 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 策”,建议“诸不在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 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 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中央集权的需要。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发挥“仁政”:轻徭薄赋。 针对统治秩序问题,提出“三纲五常”。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 【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 【信】──诚信也。做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