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名称-中国林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种名称-中国林蛙

物种名称:中国林蛙 图片作者:赵尔宓 ZHAO Ermi: Wangs@panda.ioz.ac.cn 物种特征:[识别特征]中国林蛙体态匀称,冬眠期典型体色为黑褐色,少数为土黄色,夹杂黑斑,背部有形黑斑,四肢有环行黑斑。雌蛙腹部黄色,并存云状淡红色斑纹,或浅灰色斑纹。雄性腹部白色,夹杂黑斑。夏季体色为浅灰色或土黄色,腹面为白色。体侧及体背皮肤有疣突,二年蛙疣突细小,随着年龄变化而疣突增大。雌蛙冬眠期输卵管异常膨大,长度为体长的3~4倍,重量占体重20~25%,而产于四川红原的中国林蛙冬眠期输卵管仅占体重7~8.3%。雄蛙下有成对咽侧下内声囊,鸣声低沉,似幼婴哭啼声。 [分布] 本文记述的中国林蛙系指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及小兴安岭地区的林蛙,不包括其它省份所产的同种中国林蛙。东北产中国林蛙分为长白山和小兴安岭两个分布区。长白山区在本世纪50年代前有32个市县是集中分布区,林蛙分布普遍,数量多,产量高。50年代之后,尤其70年代之后,资源破坏严重,仅剩下12个市县是集中分布区,其余市县降为局部和残余分布区。 现在集中分布区的市县有靖宇、抚松、长白、浑江、安图、敦化、珲春、蛟河、桦甸、汪清、海林、林口等。局部分布的市县有舒兰、柳河、龙井、辉南、盘石、通化、集安、桓仁、新宾、本溪、凤城、宽甸、宁安、五常等。残余分布的市县有九台、永吉、伊通、双阳、辽源、东丰、西丰、清源、东沟等。 小兴安岭分布区,主要有伊春市所属的友好、翠半、铁力等林业局及黑河、孙吴等地。 国外分布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我国长白山相邻地区,俄罗斯乌苏里边区。 [生物学] 5月至10月生活在森林之中,主要栖息在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里,是典型森林蛙种。10月至翌年3月为冬眠期,基本冬眠方式是在山间小溪及江河中营水下冬眠,少数潜入林下土壤中冬眠。4月份为繁殖期,产卵于河流附近小型静水泡沼之中,4月末5月初孵化,6月下旬蝌蚪变态为幼蛙。 [估计数量] 根据吉林省药材收购雌性中国林蛙数量推算,东北三省在70年代之前,平均每年产雌性中国林蛙大约3264万只,最高产量约有7200万只。天然产量从70年代开始急剧下降,根据一些县份的产量数字推算,现在东北三省年产雌蛙大约有300万只,最多不超过500万只。 [致危因素及现状] 中国林蛙致危的原因主要有二个。第一、是人们对林蛙掠夺性捕捉。雌蛙输卵管可干制名贵的田鸡油,价格昂贵,供不应求,市场奇缺。因此,人们采取许多毁灭性手段进行捕捉,如炸药、毒药、电击等,对资源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第二、天然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林蛙的生境破坏,分布区缩小,数量减少。由于上述原因,东北不少县市的中国林蛙已经绝灭或处于绝灭的边缘。如不采取措施保护资源,到本世纪末将有大部分产区的林蛙达到绝灭状态。 [驯养繁殖状况] 鉴于中国林蛙经济价值高,天然产量急剧下降,不少地方处于绝灭的边缘。吉林省科委1980年将人工养殖中国林蛙列为重点科研项目,由吉林省生物研究所承担该项研究工作。1980年4月在蛟河市天岗镇七道河建立以林蛙为试验研究对象的科研生产基地吉林省生物研究所养蛙试验场。经过十多年的大规模试验研究,总结出来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的、独特的中国林蛙养殖技术。中国林蛙养殖技术已在东北三省大面积推广,涌现大批养蛙生产户(场),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大约有3000余户农民从事林蛙养殖。人工养殖产量较高,比天然产量高15~20倍,有的增加50倍之多。中国林蛙是继美国牛蛙之后,世界上第二个人工养殖成功并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蛙种,是中国保护和开发蛙类资源的一项重要成果。 [现有保护措施] 吉林省1985年颁布施行《吉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省政府吉政发1985年54号文件),将中国林蛙列为三类保护动物。吉林省人民政府1992年3月13日发布《关于保护发展林蛙资源的布告》,对林蛙的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等作了原则规定。林蛙产区各市、县均发布告、通知,或制定条例,要求封山育蛙,严禁滥捕乱捉,保护资源、发展人工养殖。但由于各种原因,现有保护措施贯彻执行不利,收效甚微,资源继续遭受破坏。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 中国林蛙是当前东北林区遭受滥捕乱捉最严重,数量减少最快的经济动物之一。因此,应当严格贯彻执行现有保护林蛙的法规条例,将林蛙作为重要保护对象加以特殊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保护农林业生产,维持生态平衡。人工养殖还可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大量蛙产品,有利于繁荣山区经济和满足市场对蛙产品的需求。中国林蛙产区各市、县应当选择森林和水源条件较好,适宜林蛙生长繁殖的地方,划定为林蛙保护区或禁捕区,作为林蛙自然繁殖与发展的基地。 作者:马常夫. 1998.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