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张照片说日本的细节.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3张照片说日本的细节

从三张照片说日本的细节如今,这些地区在物质和技术上已经基本被西方文明所同化,先后达到了不低的物质水准,但东方文化的精神领土在整体上不可避免地日益荒芜,我们变得茫然,如同在沙漠中失去了方向。一位诗人这样写到:“当我大汗淋漓地赢回奖品,却发现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  对中国来说,有一个国家与中国如此的接近。两国国民在外形上的接近不必提;在地理上,即使在航海不发达的千年之前,来往这两个国家也只需乘船渡过一片不算宽阔的海。由于这种接近,这两个国家各自悠长的历史之河经常相互交汇,双方彼此对对方形成的影响,如同人肌肤上的毛孔,密植于各自国民的日常生活中,或许隐秘,或许醒目,但由于存在太久而无法或缺。  但是,这个国家与中国又是如此的疏离,两个民族在信仰、性格、习俗、精神气质上差异明显,这些差异甚至比他们之间的接近更加醒目。虽然两国在文化传统上相似度显著,但在许多历史学者的眼里,这两个国家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是两个离得最近的陌生人。  谁都知道,这个国家就是日本。  敲下上面这段文字的时候,不知怎的在脑海中浮起一段旧忆。我17,8岁的时候,或许是高考结束那年的暑假,与朋友闲聊中忽起一念:想统计一下各自知道名字的外国人里,哪个国家的人最多。统计结果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在我的排行榜上,美国高居第一,这毫不意外,甚至在开始这项统计之前我就估计到了。但是排第二的国家我没想到,不是英法意这些西欧国家,也不是当时还存在的苏联,而是日本。  那个时候,我算是个标准意义上的愤青。八十年代后期在国内不少城市有过规模不小的抵制日货浪潮,我曾是游行队伍中的一个,因此这个统计结果对我来说出乎意料,因此有些无法接受。  去年(2014)夏天,我第一次得以近距离感受这个国家,虽有走马观花之憾,但也有一番非亲身经历无法体会到的感受。下面的几张照片拍摄于旅途中,从摄影角度看它们并不出色,选择它们的唯一理由,是因为有话题。本文只谈观感,不提政治。  其一,井然之序  (注:此处附图)  我到达日本后的第一印象,与许多其他游客相同,就是日本的整洁。对此早有耳闻,此次亲身见识,名非虚传。  先说街道,说一尘不染绝对是夸张,但无论大小城市,无论是宽街阔道还是小巷幽深,视野所及之处,干净有序。小城市虽然没有东京那般现代化,但在干净程度上丝毫不输。中国的大城市这些年发展迅速,高楼耸立的街区也能做到光洁整齐,至少在外观上与东京或大阪的类似街区没有区别。但如果绕过高楼往里走,在老街区的寻常巷陌间穿行,所见到的就是另外一副不那么光鲜的景象。到了二三线城市或者县城,其在整洁程度上与一线城市则更是有显著差距。与日本的差距即在于此。  在大城市如东京、大阪、京都,走在街上我极少看见垃圾箱,记忆中似乎只在东京的表参道商业街上见到过一个垃圾箱。据当地人说,不设垃圾箱是因为没必要。每家商店或者住户自己会定期处理自己的垃圾,每周每天分门别类放在自家门口,等垃圾车来收。如果放错垃圾,垃圾车拒收,整袋垃圾会被留在原地。如此一来,在一个小区里,谁放错垃圾一目了然。走在街上的行人一般会随身带几个塑料袋或纸袋,用来装自己的垃圾,回家处理。因此,街上没有摆放垃圾箱的必要。  这张照片拍摄于从东京去关西的高速路旁的一个休息站,类似的垃圾箱在其它地方经常见到。它是一个为可回收垃圾准备的垃圾箱,一排五个,分别用于回收五类垃圾:纸类、塑料、不要的饮料、罐头、其它。这还不算细致的分类。据当地人说,住户的垃圾分类要细致得多,光说明手册就厚厚一本。比如一包烟,抽完后要扔烟盒,要分成三次扔三种不同的垃圾:烟盒外的塑料包装一种,纸质烟盒一种,烟盒里的锡箔纸是另一种。  高晓松在一期谈日本的节目里提到,他曾经在日本参加一个摇滚音乐节,表演场地在露天里,观众近十万,基本都是年轻人。音乐会结束,观众们缓慢而有秩序地离场,等人去场空,场地里竟然没有留下一片垃圾。十万之众,且都是正当反叛年纪的青少年,听了一晚愤世嫉俗的摇滚音乐,依然不忘本份,守序若此,实在恐怖!  这里面有日本人重视环保的因素,但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序”。这个字,英文单词与之对应的是Order,英文里常听到Everything is in order 这样的句子。序,可以理解为秩序、顺序,学究点的解释,就是所有的物理存在,在可控的范围内主动或被动地存在于它应该在的位置。在社会学上,序有等级的涵义。日本的井然,是源于他们对序的看重。小到垃圾处理,大到公司里的上下级及同事关系,序是此中关键,无序则乱。在很多外国人眼里,日本人的谨小慎微、按照规章办事的刻板有时到了可笑的程度,这些刻板中体现了序在日本人生活中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我曾在一篇讨论欧洲文明的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一个文明程度高的国家,其社会各层面都具有一种有序的多元性。既有规矩也有空间,而且尊重规矩和空间,此为有序;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