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三次月考语文科试卷(2013.12).docVIP

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三次月考语文科试卷(2013.1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三次月考语文科试卷(2013.12)

漳州市芗城中学13-14学年高三年第四次月考语文科试卷 (2013.12) 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8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三)命题人:芗城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4)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5)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江 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孟子·滕文公上》)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注〕 ①树艺:种植。②契:传说中商的始祖,曾任舜的司徒,掌管教化。③仆:驾车。④庶:众多,这里指人口众多。以上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儒家什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对于“教化”有怎样的理解?请结合语段①具体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10、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D.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