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届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量90分钟 命题:张彪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为零的物体,其速度一定为零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一定减小
C.2 m/s2的加速度比-4 m/s2的加速度大 D.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18、一人从雪坡上匀加速下滑,他依次通过a、b、c三个标志旗,已知ab=6 m,bc=10 m,这人通过ab和bc所用时间都等于2 s,则这人过a、b、c三个标志旗的速度分别是 ( )
A.va=2 m/s,vb=3 m/s,vc=4 m/s B.va=2 m/s,vb=4 m/s,vc=6 m/s
C.va=3 m/s,vb=4 m/s,vc=5 m/s D.va=3 m/s,vb=5 m/s,vc=7 m/s
1.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某时刻关闭发动机而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则它关闭发动机后通过37.5m所需时间为( )
A.3s B.4s C.5s D.6s
2 m, 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 m, 那 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 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2.25 m/s B. 第三秒末瞬时速度是2.25 m/s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2
13、根据爱因斯坦光子说,光子能量等于(h为普朗克常量,c、λ为真空中的光速和波长)( ).
B.h C.hλ D.
6、 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
(A)电离现象 (B)光电效应现象(C)天然放射现象 (D)(粒子散射现象
2、.在一个原子核衰变为一个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A)6次 (B)10次 (C)22次 (D)32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
B.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
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
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多选)光电效应实验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光照时间越长光电流越大 B.入射光足够强就可以有光电流
C.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D.入射光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子
14、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波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7、如图所示为某原子的能级图,a、b、这原子跃迁所发出的三种波长的光,在下列该原子光谱的各选项中,谱线从左向右的波长依次增大,测正确的是
15、(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电效应是原子核吸收光子向外释放电子的现象
B.一群处于n=3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
C.放射性元素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序数增加1
D.汤姆生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A.当氢原子从n =4的状态跃迁到n=2的状态时,要吸收光子
B.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当增大照射光的强度时,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C.原子核的半衰期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
D.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所产生的
10、某放射性元素经过11.4天有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该元素的半衰期为( )
(A)11.4天 (B)7.6天 (C)5. 7天 (D)3.8天
11、(多选)三个原子核X、Y、Z,X核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为Y核,Y核与质子发生核反应后生成Z 核并放出一个氦核(42He),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X核比Z核多一个质子 B.X核比Z核少一个中子
C.X核的质量数比Z核质量数大3 D.X核与Z核的总电荷是Y核电荷的2
19、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3 s
末两质点在途中相遇,两质点位置关系是 ( )
A.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2 m
B.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4 m
C.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乙在甲之前4 m
D.两质点出发点间的距离是甲在乙之前4 m
20、.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中国PCI指南解读医学版.pptx
- 2016二下数学教案.doc
- 2016二建市政专业案例分析题.doc
- 2016乳腺癌病例分析.pptx
- 2016中考英语专项复习动词.doc
- 2016二模探究实验.docx
- 2016东营专业技术人员执行力与创新服务力试题答案.doc
- 2016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必背短语句型词.doc
- 2016中考物理分类:力弹力重力摩擦力.doc
- 2016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本应用题汇总(含答案及解析).doc
- 2016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数学(理)试卷.doc
- 2016届高三第四次理科综合能力模拟冲刺试卷化学部分试题.doc
- 2016届高三语文第六次小考试题.doc
- 2016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四川卷)语文卷及答案.doc
-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元素周期表(含解析).doc
-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物质的分类(含解析).doc
-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全国卷有解析):金属晶体Word版含解析.doc
- 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全国卷有解析):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Word版含解析.doc
- 2016届高三政治期末复习经济生活综合检测.doc
- 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卷近5年模拟试题分考点正确对待保健食品(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