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酸甜咸资料
一、咸味及咸味物质
咸味是一些中性盐类化合物所显示的滋味。由于盐类物质在溶液中离解后,阳离子被味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中的羟基或磷酸基吸附而呈咸味,而阴离子影响咸味的强弱,并产生副味,阴离子碳链愈长,咸味的感应能力越小,如,氯化钠>甲酸钠>丙酸钠>酪酸钠。无机盐的咸味随着阴、阳离子或两者的分子量增加,咸味感有越来越苦的趋势。食品调味用的咸味剂是食盐,主要含有氯化钠,还含有微量KCl、MgCl2?、MgSO4等其他盐类,由于这些钾、镁离子也是人体所必须的营养元素,故以含有微量的这些元素的盐作调料为佳。咸味的程度一般是由阴离子决定的,阳离子是呈附加味道,如钠离子有微苦味,钾及铵离子有弱苦味,钙离子有不愉快的涩味,镁离子的苦味最强。而氯离子是咸味的主要来源。有机盐的咸味,也由阴离子支配,如苹果酸钠,葡萄糖酸钠等仅有微弱的咸味。咸味感是进化中发展最早的化学感之一。人对盐和对水一样,均有普遍性的喜爱,这说明人还保留了在生理上调节盐和水需求的本能。咸、苦、酸的受体分别为不同性质的磷脂组成,不同理化性质的离子将选择与不同性质磷脂受体相结合。有许多有机酸,如 -羟基酸盐有甜味,谷氨酸盐有鲜味,这是因为这类盐在各受体之间有竞争选择性吸附,掩盖了仅占很小比例的咸味。随着咸味剂水溶液浓度的变化,其味感也将发生改变。
咸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本味。它在调味中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人们常称咸味是“百味之主”,是调制各种复合味的基础。然而,具有咸味的并不只限于食盐(NaCl)一种,其它一些化合物如氯化钾、氯化铵、溴化钠、溴化锂、碘化钠、碘化锂、苹果酸钠等也都具备咸味的性质,但这些化合物除了呈现咸味外,还多少带有其它的味,只有食盐的咸味最为纯正。咸味和甜味可以相互抵消,在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10%的糖,几乎可以抵消咸味。酸味则可以强化咸味,在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0.01%的醋酸就可感到咸味更强。食盐液中添加蔗糖,咸味减少;添加少量醋酸而咸味增加;咸味因谷氨酸等化学调味料而被抑制等。咸味在食物调味中颇为重要,咸味是中性盐所显示的味,只有NaCl才能产生纯粹的咸味,苹果酸钠盐及葡萄糖酸钠亦有咸味,可作无盐酱油的咸味料,供肾脏病等患者作为限制摄取食盐的凋味料。在肉品加工中食盐具有调味、防腐保鲜、提高保水性和粘着性等重要作用。但食盐能加强脂肪酶的作用和脂肪的氧化,因此,腌肉的脂肪较易氧化变质。
日本广岛大学也研制了一种不含钠但有咸味的人造食盐,由乌氨酰与甘氨酸化合物类似的22种化合物合成,并加以改良后制备,称乌氨酰牛磺酸,味道很难与食盐区别。现已投入生产,但售价比食盐高50倍。氯化钾(化学式:KCl),盐酸盐的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和甘油,难溶于醇,不溶于醚和丙酮。氯化铵(化学式:NHCl)无色立方晶体或白色结晶,其味咸凉有微苦。易溶于水和液氨,并微溶于醇;但不溶于丙酮和乙醚。水溶液呈弱酸性,加热时酸性增强。对黑色金属和其它金属有腐蚀性,特别对铜腐蚀更大,对生铁无腐蚀作用。氯化铵由氨气与氯化氢或氨水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得到。用作缓冲剂、调味剂、代盐剂
CNS:01.104
性状:
有L-、D-、DL-苹果酸3种异构体,天然存在的苹果酸都是L-型的,带有特殊愉快的酸味酸味较强,呈味缓慢,保留时间较长,酸味爽口,但稍有苦涩感。
相对密度1.601,熔点约100℃,沸点140℃分解;
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微溶于乙醚;
有吸湿性,1%水溶液PH值为2.4;
L-苹果酸天然存在于食品中,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体,可参与机体正常代谢。
使用:可作为酸味剂,PH值调节剂及抗氧化增效剂,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注意事项:苹果酸酸味圆润,刺激缓慢但持久,正好与枸橼酸成为特性互补,可增强酸味。另外,在水果中使用有很好的抗褐变作用,高浓度时,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家用电器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小米家电业务复盘.pdf VIP
- 2025中小学学校教材教辅征订管理工作方案.docx VIP
-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常见故障及应急处理.docx VIP
- 2024秋新部编人教版5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优秀课件.docx VIP
- 幼儿园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docx VIP
- 《序篇-不忘初心》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音乐鉴赏.pptx VIP
- NB_T 20038-2011 核空气和气体处理规范 设计和制造通用要求.pdf VIP
- 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第一册教程.pdf VIP
- 危险化学品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5页).doc VIP
- 融通集团社招笔试题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