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鉴定白芷及其伪品的鉴别
摘要:通过性状,理化,显微鉴定区分伪品的不同
关键词: 来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前言: 蕙兰和白芷在尧、舜、禹时将窜纫成一对称为“蕙芷”代表着中华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中华民族秀丽山河与繁荣昌盛、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和标志。“蕙芷”是我国文华的精华,是中国和人民本身象征。白芷,气味辛温,芳香特甚,最能燥湿。《本经》所谓长肌肤而润泽颜色者,以温养为义,初非谓通治外疡,可以生肌长肉;乃《大明本草》竟以治乳痈、发背、瘰疬、痔瘘、疮痍、疥癣,谓为破宿血,生新血,排脓止痛云云。洁古亦谓治头面皮肤风痹燥痒。濒湖且谓色白味辛,性温气厚,阳明主药,痈疽为阳明湿热,湿热者温以除之,故排脓生肌止痛。颐谓辛温上升之品,可治寒湿,必不可治湿热,而溃疡为病,湿热者十之九而有余,寒湿者十之一而不及,胡可以统治痈疡,抱薪救火。《日华子》排脓止痛一句,实是无中生有,大乖医药原理。且洁古所谓皮肤燥痒者,明是火燥湿热,又安得投此辛燥之药。濒湖所谓湿热者温以除之一句,如何说得过去。总之诸公于疡科理法,未能体会,人云亦云。寇宗奭《衍义》谓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皆由败脓血所致,须此排脓,云云。颐谓此症,是带下之一,寒湿瘀垢,互结不通,脐腹冷痛四字,是其寒结确症,故宜用温升而兼泄瘀固涩为治,虽曰败脓,决非溃疡排泄之可以等视,何得妄为比附,竟认作排脓要药,则实热诸疡,必益张其焰而痛不可言。颐治疡廿余年,煎剂中惟湿盛无火之症,间或用之,余则不敢妄试。若消肿敷药之如意金黄散中有此,则取其辛以散结耳。大明又谓去面po疵瘢,固即《本经》面脂之义,然又以为治目赤胬肉,则风火升腾之炽甚者,而亦以温辛升之。濒湖谓治鼻渊,盖鼻渊一症,本有风寒、风热及肺热郁蒸三者之别。风寒郁其肺气,而鼻塞多涕,则白芷升阳可也,若风热鼻渊浊涕,及肺热而黄脓腥臭之鼻渊,胡可一概而论。又谓治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则皆阳明热炽上攻为痛,古法偶用白芷,本以加入清泄剂中,以引经为义,而乃列为专条,等于主要之君药,岂非大谬耶!白芷辛温,芳香燥烈,疏风散寒,上行头目清窍,亦能燥湿升阳,外达肌肤,内提清气,功用正与川芎、藁本近似。《本经》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皆其清阳下陷,寒湿伤于中下之症,温升燥湿始为合宜。若阴虚不摄,或湿热浸淫,而为此诸症,非可概治。头风目泪,亦惟阳气素虚,而风寒风热乘之者,庶能合辙,如阳盛而袭风热,已难概用,亦有阴虚肝木上乘,疏泄太过,而迎风泪流者,更非所宜。长肌肤,作面脂,皆与藁本同。《别录》疗风邪,即以风寒外侵言之。久渴,仲醇谓当作久泻,甚是。燥湿升清,振动阳明之气,固治久泻之良剂,必非渴症所宜。且古今各家,皆未闻以此疗渴也。其治呕吐者,胃阳不振,食入反出者宜之,而胃火炽盛,冲激逆上,不可悮用。胁满乃木郁土中,过抑少阳之气,不得条达者宜之,而肝胆火炎,qi撑横逆者,又在所禁。治风痛头眩,亦惟阳和之气,不司布护,而外风袭之者,始为合辙。《百一选方》都梁丸,是为阳虚风眩之实验,若阴虚气火上浮而为风眩,则又不可同日语矣。
正文
来源
别名 香白芷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根。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等。还含有挥发油,油中有3-亚甲基-6-环己烯、十一炭烯-4、榄香烯、十六烷酸、壬烯醇等。),长2 ~5 cm,直径1. 5 ~2. 5cm。表面黄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顶端有一突起的残留茎基,下部有支根5~12条或更多,常扭曲。质脆软,易折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或黄棕色,木质部黄棕色或黄褐色,形成层形类圆形,深褐色。气香似独活,味辛微甘,嚼之麻舌。
1.4滇白芷 以根粗,质脆,粉质足,香气浓厚者为佳。主产云南。为云南牛防风的干燥根。直径。0.2~1.5cm,分枝或不分枝,下部细。外表棕黄色,多深纵纹,时有支根痕,上部有横皱纹。质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散有棕色油点及裂痕,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淡黄色,占全径1/3。商品多已切成厚越1厘米以下的厚片。气芳香,味辣而苦。
2 显微鉴别
2. 1 白芷 木栓层由5~10多列细胞组成。皮层中有油管,与韧皮部相接处有裂隙。韧皮部的筛管群常挤压,稀疏的径向排列,油管较多。形成层圆环状,初生木质部不甚发达,木质部占根的1 /3。导管放射状排列疏松,木栓细胞木栓化弱,间苯三酚鉴别显淡红色。
2. 2 杭白芷 显微特征与白芷相似,但形成层环略呈方形,射线较多,木质部占根的1 /2,导管稀疏散列。
2. 3 祁白芷与白芷相比较,初生木质部发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