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进学解定稿解说.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古代的散文: 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2、什么是杂说 杂说是一种议论兼叙述的短小的古文形式,其源头可能是笔记小说。早在先秦诸子中就出现了杂说的先河,到了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才自觉地将杂说创作为独立成篇的散文。韩愈的《杂说》、《进学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黔之驴》、《临江之糜》等都是杂说的典范作品。 杂说兼具寓言、小说和短论的特点,往往亦庄亦谐、言简意深、风趣警策,文学性和思想性得以完美地融合。 课文疏通 1、朗读文章,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疏通文意。 附:《进学解》中的成语 1、是被后人直接用作成语的 “业精于勤”、“爬罗剔抉”、“刮垢磨光”、“贪多务得”、“细大不捐”、“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投闲置散”。 2、是经过后人浓缩和提炼,演化而成的 “提要钩玄”: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 者必钩其玄。 “焚膏继晷”: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力挽狂澜”: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兼收并蓄”: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3、是韩愈化用古代典故而形成的成语 “跋前踬后”:语本于《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疐,音zhi,跌倒。诗的原意是说,狼向前走,便踩着颈下肉;往后走,则被尾巴拌倒。韩愈将《诗经》中这两句话,浓缩成一个四字成语,用来比喻进退两难。 “各得其宜”:语源于《易经·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满足。韩愈巧妙地将“所”字变成“宜”字,指每一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4、是还有一些四字结构的词语,今天仍然在使用的 “左右具宜”、“较短量长”、 “绝类离伦”、“动而得谤”、 课文解读——第三段 先生曰:“吁(xū,唉),子来前!夫大木为杗(máng),细木为桷(jué),欂栌(bólú)、侏儒,椳(wēi)、闑(niè)、扂(diàn)、楔(xiē),各得其宜,施(建设)以成室者,匠氏之工(技巧)也; 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啊!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sōu)、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缺漏)者,医师之良也;登(选拔)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yū,屈曲,委婉)为妍(美好),卓荦(luò)为杰,校(jiào,同“较”)短量长,惟器(才能)是适(合理使用)者,宰相之方也。 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牛尿、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啊;提拔人材,公正贤明,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朴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的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宾语前置句)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学说)以明(阐明),辙(车辙)环天下,卒老(终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弘扬),逃谗于楚,废(丢官)死兰陵: 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遭人谗毁,逃往楚国,还是丢官而死在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是(这)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超越)类离(超越)伦(同类),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 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出类拔萃,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 2、翻译句子。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 公正贤明地提拔人材,灵巧的人和朴质的人都得引进。 第三段——先生自责(一) 老师针对学生的反驳,自我责备,自我解嘲,剖析事理,申张泄愤,进一步申述自己的主张和胸中的愤慨。 “匠氏之工”、“医师之良”、“宰相之方”是三个并列语句,前两层是比喻义,后层是正面义。这就构成了先生为自己解嘲的一个前提,因他的言外之意,自己的才能很有限,不值得被宰相放到重要位置上。下面又引古文的事为证,作为对自己遭遇解嘲的陪衬。 课文解读——第四段 “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yóu,同“由”,符合,合乎)其统,言虽多而不要(yāo,把握)其中(zhòng,要旨),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