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板桥高中94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科期末考.doc

板桥高中94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科期末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板桥高中94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地理科期末考.doc

板橋高中 94年度第二學期 高一地理科期末考 一、選擇題(共五十題,答錯倒扣0.5分) D 1. 右圖是明清時期中國某地區的素描,圖中展現的景色在下列哪一個地理區最為普遍? (A)四川盆地 (B)松遼平原 (C)渭河盆地 (D)長江三角洲。 C 2. 青藏高原各地區的特色:(甲)柴達木盆地—寒漠;(乙)藏北高原—鹽澤地;(丙)藏南縱谷—西藏農倉;(丁)柴達木盆地—羌塘。正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A 3. 「麥客文化」是黃土高原區特殊的文化現象,請問麥客來自何處?目的地為何? (A)甘肅隴山、渭河盆地 (B)河西走廊、關中 (C)河西走廊、渭河盆地 (D)塞北高原、渭河盆地。 D 4. 下表為圩田與圍田的比較,請選出正確的選項: 項目 (A)規模 (B)興起年代 (C)範圍 (D)水利 圩田 較小 較早 較小 需大規模興修水利 圍田 較大 較晚 較大 對蓄洪排澇影響不大 D 5. (甲)水堆積型的海岸;(乙)水運便利;(丙)蠶絲的生產;(丁)人口壓力大;(戊)農產加工業吸收農村過剩勞力。以上關於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共同特徵的敘述,正確的有幾項? (A)二項 (B)三項 (C)四項 (D)五項。 B 6. (甲)臺灣夏、秋之交的颱風雨;(乙)湖廣地區的早梅雨;(丙)貴陽秋季陰雨綿綿;(丁)東南丘陵雨量由海岸向內陸遞增;(戊)海南島東北部的冬雨。以上敘述,各地的降雨情形,何者可用右圖來解釋?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C 7. 「千里長江,險在荊江」,荊江河段河床高出兩岸平地,有長江的「地上河」之稱,此種現象以下列何者解釋最佳? (A)河流由低緯流向高緯易造成凌汛 (B)河流流出峽谷,使得流幅變窄,堆積作用增強 (C)河段特彎,水流不暢,泥沙大量淤積 (D)中上游山區濫伐森林,致土壤沖刷嚴重。 D 8. 兩湖盆地長年來洪患頻仍,治水根本之計,在於延緩洪峰滯延期,有效降低洪峰高度,請問下列哪一措施對延緩洪峰功能最不顯著? (A)集水區廣植林木 (B)減緩集水區地面坡度 (C)設立分洪區 (D)修築沿河堤防。 D 9. 由生態效益方面來看,維吾爾族人生產葡萄乾的「蔭房」,係有效利用新疆當地哪一種天然資源? (A)葡萄 (B)日光 (C)人力 (D)熱空氣。 B 10. 根據右圖可推知該區水系及地形有哪些特徵:(甲)褶曲地形;(乙)網狀流路;(丙)堆積作用;(丁)搶水作用;(戊)侵蝕地形。請挑出正確者。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 C 11. 柳宗元詩云:「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農曆五月底)」;臺灣諺語:「四月芒種雨(農曆四月),五月無乾土」,均描述梅雨情景,但由詩文可知兩者梅雨期的差異與哪一因素關係最密切? (A)颱風 (B)地形 (C)緯度 (D)洋流。 D 12. 中國華中地區自北南下後,開墾數千年仍能保持地力不竭,此一現象與下列何項因素最有關係? (A)環境負載力很高 (B)人口密度低,環境負荷小 (C)以輪種和休耕方式維持地方 (D)土地、勞力、作物之間的能量轉換。 A 13. 中國地名命名原則:「山之南,水之北為陽」。今日漢陽的地理位置如右圖所示,顯示漢水的改道方向應該是: (A)北移 (B)南移 (C)東移 (D)不曾移動。 C 14. 「束江崖欲接,漱石水成漩」的河川景觀,最常出現在下列哪一個地理區? (A)巢蕪盆地 (B)河西走廊 (C)滇西縱谷 (D)熱河高原。 B 15. 在黃土高原所興建的洞,大多選擇座北朝南的方位,主要是順應 (A)地形 (B)氣候 (C)水文 (D)政策 所致。 下表為太行山以東和以西的比較,正確的有: (A)甲乙丙 (B)甲丙戊 (C)乙丙丁 (D)甲乙戊。 太行山 (甲)地形 (乙)雨量 (丙)土性 (丁)氣候 (戊)首要作物 以東 平原 500m 沖積黃土 溫帶季風為主 小米 以西 高原 500m 風成黃土 溫帶草原為主 高粱 B 17. 近年中國的中、西部人民不斷向東部沿海城市移動,從而出現嚴重的「盲流」問題。形成此一人口移動現象的主因為何? (A)生態系統失衡 (B)區域發展不均 (C)環境汙染嚴重 (D)水旱天災頻仍。 D 18. 下列哪一種農業情形「不是」受灌溉的影響所致? (A)黃土高原小麥的大量種植 (B)黃土高原玉米產量的增加 (C)華北平原農業二年三作制為一年二穫制取代 (D)華北平原農業高度集約。 A 19. 近幾世紀以來,長江從一條溫馴的河川變成一條「暴河」,每到夏天雨季來臨,動輒洪水為患,損傷人命,毀壞財物。對於此種現象的解釋,何者較為恰當? (A) 明代中後期甘薯等新作物的引進,導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