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1解表药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羌活 辛苦,温 白芷 辛,温 发散风寒湿邪,尤善止痛: 风寒挟湿表证,头身痛。 风寒湿痹,肢节疼痛。 作用较强,尤宜上半身风湿痹痛。 善治阳明经诸痛:头痛、眉棱骨痛、齿痛。 细辛 辛,温 有小毒 散寒力较强,表寒、里寒均可 阳虚外感、齿痛 注:“细辛不过钱”,反 ?。 藁本 辛,温 性味俱升,上达巅顶,善治巅顶头痛。 “头面诸痛,必用白芷” 为菊科植物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1 来源 苍耳子 功效 通鼻窍、祛风湿、止痛。主要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渊)。 链接:苍耳子有毒,常于食后二日发病,上腹胀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烦躁。重者肝损伤出现黄疸,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而出血,甚至昏迷、惊厥、呼吸,循环或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辛 夷 1 来源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用于治疗头痛、鼻塞、鼻炎、鼻窦炎等病症。 入煎剂宜包煎。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香薷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苍耳子、辛夷 发汗力强,主用于风寒表实证 发汗力较缓,风寒表实、表虚证 主治阴暑证,为“夏月之麻黄” 药性平和,表寒表热证。炭用止血 祛风力强,治风之通剂(止痉) 上半身痹痛 阳明头痛 阳虚外感。用量 巅顶头痛 善通鼻窍,治鼻渊 祛风寒湿止头痛、痹痛 紫苏叶 生姜 理气和中 温中止呕 性味:1、味辛,性寒,发散作用较弱。 2、多入肺、肝、胃经。 功能:发散风热 适应证:1、风热表证。外感风热所致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目赤,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2、风热目疾; 3、咽喉肿痛,风热咳嗽; 4、疹发不畅。 二、 发散风热药 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薄 荷 1 来源 性味:性凉,味辛 归经:入肝、肺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透疹。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喉痛等病症。 常用量:3~6g;宜后下,轻煎;不宜久煎。 牛蒡子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来源 性味:性微寒,味苦。 归经:入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 使用注意:滑肠。 链接-治疗习惯性便秘 蝉 蜕 来源 为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功效 甘,寒。归肺、肝经。 散风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 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辛夷、蝉蜕—— 北京手工艺品“毛猴” 桑 叶 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 1 来源 功效: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咳嗽、肺热燥咳,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等。 归经:入肺、肝经。 附注: 桑白皮系桑的干燥根皮,功能泻肺平喘利尿消肿。 桑枝系桑的干燥嫩枝,功能祛风通络,尤宜于上肢臂痛。 桑椹系桑的干燥果穗,功能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菊 花 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主产于浙江(杭菊) 、安徽(亳菊、滁菊、贡菊)、河南(怀菊) 等。 来源 功效 白菊花:功偏清肝养肝明目 黄菊花:功偏疏散风热 野菊花:清热解毒 按:白菊花品种较多,国产因地不同而名异,产于安徽滁县者称滁菊,安徽亳县者称亳菊,产于安徽歙县者称歙菊(贡菊),杭州产之白菊,称杭白菊、杭甘菊。 疏散风热 —— 风热表证(桑菊饮) 清肝明目 【桑叶与菊花比较】 共同点: 不同点: 桑叶——偏入肺经;长于清肺润肺,多用于风热犯肺或燥热伤肺 菊花——偏入肝经;长于清肝明目,多用于肝经风热之目赤肿痛 【COMPARISON】 柴 胡 为伞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或狭叶柴胡(南柴胡)的干燥根。 来源 性味:辛、苦,味寒。 归经:入肝、胆经。 功效: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1.寒热往来,感冒发热(北柴胡) 2.肝气郁滞诸证(南柴胡) (2) 风寒感冒 (3) 风热感冒 3.清阳(气)不升诸证 (1) 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少阳证 4 用法 和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制 葛 根 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 1 来源 性味:辛、甘,凉。 归经:入脾、胃经。 功效 1.发表解肌--善治表证兼项背强痛者; 3.升阳止泻。 升阳力,升麻>柴胡>葛根 2.兼能生津止渴; 升 麻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升麻、兴安升麻和大三叶升麻的根茎。 来源 功效 辛、微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