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评价新区产能建设的作法与认识.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藏评价新区产能建设的作法与认识

* * * * * * * * * * * 在弹性变形区,岩石应变与应力呈线性变化,而且应变随应力而增大的幅度较大;当应力恢复到初始状态后,岩石能够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 在弹—塑性变形区,应变与应力呈非线性变化,而且应变随应力而增大的幅度变缓。当应力恢复到初始状态后,储层骨架总应变中的弹性变形部分可恢复,但其中的塑性变形部分是不可逆的。 在塑性变形区,岩石在有效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但其内部的应力却不再增大。当压力恢复到初始状态后,岩石已发生的变形不能恢复到初始状态,产生的变形为永久变形。 * 当以30MPa的井底流压生产时,生产井底附近形成了较大的流动压力梯度,压力在油井附近急剧下降。对于压敏性较弱的油藏(m=-0.02,n=-0.0354)各点压力分布随时间变化很小;而对于衰减指数很高的油藏(油藏在水驱或含水条件下,并考虑异常高压低渗油藏中实际存在的裂缝),由于物性随有效压力变化较大,在开采过程中,油藏中的压力分布随时间变化很明显。 将图3-9与图3-7比较,由于储层压敏性较强,图5-8所示的压力分布在油井附近衰减非常快,在油井附近的油藏中形成了一个远比压敏性较弱的,或者无压敏效应的储层更为陡峭的“压力漏斗”。这意味着在弹性开采中,降低油井井底压力而形成的生产压差,绝大部分损失在井底附近,而在油藏深部驱动原油的压差很小。在图5-8中,生产5天后,距油井50m处的压力分布已开始变得平缓,即在50处驱动原油的压力梯度(或压差)已经很小,其产量必然下降很快 * 方案1:同步将围压升高至70MPa,且在压力升高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围压与孔隙压力之差在3MPa以上。保持围压70MPa,回压为30MPa,打开出口阀门,缓慢降低孔隙压力至50MPa,观察并记录产油量的变化,待产油量不再变化时,通过人工注水,保持地层压力水驱开采,注水速度为1.47m/d(即0.5ml/min)。 实验方案2:实验过程与1类似,将孔隙压力降至50MPa一段时间后,继续降低孔隙压力至40MPa,产量不变之后注水水驱开采。 实验方案3:将孔隙压力逐次降低到50、40、30MPa,之后水驱开采。 实验方案4:将孔隙压力逐次降低到50、40、30、20MPa,之后水驱开采。实验过程中,打开阀门必须缓慢进行,并逐次逐级降压,控制孔隙压力降低速度。 * * * * 刘庄地区沙一段油层单一、厚度小,仅在构造高点含油,含油高度不到20米,由于储量丰度低,勘探开发效益低。2008年在新采集地震资料应用基础上,采用“一个断块、一口水平井,探、评、建三位一体”的模式有效开发,动用储量56万吨,建产能0.6万吨, 探、评、建三位一体化,应用水平井开发刘庄沙一低幅度油藏 刘17-平2井S1下顶构造井位图 刘17-平2 优化压裂设计,有效开发动用特低渗油藏卫31块 卫31块含油层位沙三下、沙四,油藏埋深在2900-3200m,2003年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6万吨。 物性差:平均孔隙度12%,渗透率2.24mD 产能低:1991年卫31井压裂投产后初期日产油4.3吨,2004年2月低能关井,累计产油2963吨。 卫31块构造含油面积图 卫31块构造含油面积图 卫31-2 2008年实施卫31-2评价产能,同时优化压裂设计。 预计落实可动用储量40万吨,建产能0.54万吨 压裂厚度层数(米/层)   23.7/12  33.6/6  支撑剂 陶粒  石英砂  0.212~0.457 0.425~0.860mm  0.425~0.860mm   加砂量(方) 32.4  23.0  每米加砂量(方) 1.38 0.68 用液量(方)  264.5  193.0  初期日产油(吨)  11.1   4.3   胡136-8井钻遇油层30.4m/13层 针对油气层沿断层上升盘多呈“一把刷子”分布的特点,不断加大大斜度定向井应用范围 胡10-30井钻遇油层38.8m/18层 时间 直井 定向井 定向井/直井(倍) 统计井数 钻遇油层厚度(米/口) 钻遇油层层数(层/口) 统计井数 钻遇油层厚度(米/口) 钻遇油层层数(层/口) 钻遇油层厚度 钻遇油层层数 2005 8 6.0 3.6 32 14.9 5.9 2.5 1.6 2006 11 7.1 4.2 37 11.5 7.0 1.6 1.7 2007 16 8.4 3.9 58 15.1 7.2 1.8 1.8 2008 15 8.9 4.5 67 19.4 7.9 2.2 1.7 小计 50 7.9 4.1 194 15.9 7.2 2.0 1.7 1. 勘探开发一体化、评建一体化,加快工作节奏 2. 应用新技术强化老区滚动扩边 3. 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有效开发未动用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