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doc

海南省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南省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doc

海南省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解析 第二部分化学试题(满分ll0分) 解题时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Ca-40 ,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l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24.塑料矿泉水瓶底部常见的可回收标志为:B [精析]禁止烟火在很多地方都使用,因为公共场所一般人流量都很大,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很严重,而且抢救和逃生都很困难。禁止烟火标志为红色圆形加一根燃着的火柴或一个火柴盒,中间加一斜杠。为防火灾。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可回收标志外面是一个可回收的三角型,三角型里面写的是“01”。 不同数字代表不同材料。我们在做废物分类回收的时候,通常2以上的放一块,把1的另外放一堆。回收标志里面写数字5的塑料碗“5号”PP 聚丙烯塑料 微波炉餐盒 使用温度不易超过100度。 [解答]B 25.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牛奶变质 D.瓷碗破碎 [精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较易。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该题主要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考查同学们对变化实质的判断能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的物质生成,要抓住变化过程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煤气燃烧、菜刀生锈和牛奶变质均有新的物质生成,,煤气燃烧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这是化学变化,菜刀生锈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结果。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铁的化合物的过程。钢铁还会被环境中的其他物质锈蚀。常采用在钢铁表面覆盖保护层的方法来防止钢铁生锈是化学变化,瓷碗破碎仅是状态改变,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为历年各地中考必考内容,我们只有理解其本质后,方可以不变应万变。 [解答]D 26.右图的信息能说明: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很小 D.分子可以再分 [精析]本题考查分子的性质,比较简单,近几年海南省中考命题必有此类型题。日常生活中闻到各种气味、液体的蒸发等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 个水分子,只能说明分子很小 [解答]C 27.2010年6月7日《海南日报》载:科学家发现“土卫六”表面遍布“湖海河流”,这些“湖海流”中的液体并非水,而是液态甲烷和液态乙烷(C2H6)。甲烷和乙烷均属于: A有机物 B.氧化物 C.酸 D.碱 [精析]物质的分类如下 混合物 金属 分类 单质 非金属 稀有气体 纯净物 氧化物 酸 无机化合物 碱 化合物 盐 有机化合物 氧化物和酸、碱、盐 (1)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通常氧化物可分为碱性氧化物(如Na2O)和酸性氧化物(如CO2)。但有一些氧化物不属于这两类氧化物如H2O、CO、NO等。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Mn2O7。 (2)酸:由氢和酸根组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必须全部是氢离子(H+),阴离子则是酸根。酸按所含的酸根可分为无氧酸如HCl和含氧酸如H2SO4;按能电离出H+的多少可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H2SO4、多元酸如H3PO4 (3)碱:由金属离子(含NH+)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化合物。 盐:由金属离子(含NH+ 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些简单的含碳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等除外。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此外也常含有氧、氮、硫、卤素、磷等。部分有机物来自植物界,但绝大多数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等作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 [解答]A 2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判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

文档评论(0)

thl1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