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会书面语及口语的差别.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体会书面语及口语的差别

如何体会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别 叶圣陶1964年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简言之,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这是从表达方式来说的。我们通常所讲的“口语语体”、“书面语体”指的是语言的风格特征。口述语言不一定是口语语体,如酒席上的祝酒辞、学术讲演就基本上属于书面语范畴;用文字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对话和叙述性语言却很多用的是口语语体。如何具体区分二者的差别呢? 先来看一道中考语文试题: 下面是某校九年级(2)班班长杨林主持家长会时讲的一段话: 家长同志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会议.下面由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向大家汇报工作,敬请诸位不吝赐教! 这段话有两处表达欠妥当,请指出来并改正. A 改 B 改 此类题要注意人物身份、对象、场合等。“家长”是称呼,“同志们”也是称呼,而像“家长同志们”这样称呼不妥,可改成“各位家长”,“敬请诸位不吝赐教”语气过于谦虚,且有古汉语词语,这是口语所排斥的,因此可改为“恳请大家多多指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要求我们根据对象的思想水平、社会认知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表达效果。表达者要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如对一个农村的老太太问“老人家高寿啊?有配偶吗?”对方听不懂,问“您老多大年纪了?有老伴吗?”肯定就能听懂了。这里“高寿”、“配偶”均是些书面语,对于一个未读过书的老人来说,肯定不知你问些什么,而“多大年纪”“老伴”这些生活中常用的词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这里还有一个例子:1931年,陈正人担任遂川县县委书记时,拟了一份布告呈给毛主席审阅。毛主席在两处做了修改,一是将“结婚不得收聘礼”改为“讨老婆不要钱”,另一处是将“不许虐待儿童”改为“大人不许打小孩”。这样一改,懂的人就多了,传的也快。“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所以,说话要多考虑对方的条件,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光自己说。 再有就是要根据场合调整语言。场合指双方当事人关系以及时间、空间等因素构成的语言环境。语言运用要考虑双方的特定关系、考虑调遣词语,不应随心所欲。如果你是一个学生,生病了要请假。老师在家是你可以上门去说“老师,我病了,想请一天假回家去看医生”,有时老师不在家,那就要写张请假条“尊敬的X老师,我……”。老师在时喊声“老师”就行了,如果在老师当面也象请假条那样喊“尊敬的X老师”,那就听起来特别别扭,这就像你放学回到家常喊一声“妈,我回来了”,有一天突然变成了“母亲,我回来了”一样。口语语体自然、亲切、活泼、生动,书面语体庄重、谨严。 在用词方面,口语多用单音节词,俗语、俚语、熟语、歇后语、方言等都是口语的常用语料。表现感情色彩的后缀成分、表现情态作用的重叠成分和表现语气口吻的语气词与感叹词在口语语体中一般也用得比较多。书面语包含了大量表示抽象概念的词语和术语,常常保留不少古汉语成分,口语中常见的俗语、俚语、熟语、歇后语等在书面语中用得很少。另外,书面语常有一些与口语语体中单音节词相对应的双音节词,如给——给予,买——购买,看——观看,脏——肮脏,好——美好,河——河流,树——树木,今儿——今天,七老八十——耄耋之年。还有些词语,口语可以用,书面语也可以用,称为“通用词语”。如“盐巴”是方言,通常用于口语,“食盐”是书面语,“盐”则是通用词语。有的是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如:吓唬——恐吓(口语——书面语)、小气——吝啬(口语——书面语);有的是一般用语和特殊用语的不同。一般用语指口头和书面都常用的普通用语。如可以——准予,后者多用于公文。又如唱——歌唱,后者多用于文艺作品,脑袋——头部,后者多用于司法文书等。 口语、书面语二者的区别要仔细体会,如果不按其中的规则运用,就有可能出现像把“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说成“老虎的臀部摸不得”这样的笑话。对中学生而言,要去了解口头表述语体上的特点,注意通俗、上口,避免由语音、用词引起的歧义,发挥口语语体的自然、亲切的优势;写作上,中学生的语言风格正处于由口语语体向书面语体的过渡时期,应注意保持用词、造句平易、自然的优点,避免滥用层次繁多的句子,说拐弯抹角的话,或随意把一些书卷色彩很浓的词语塞进口语语体中。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