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代画家黄慎及他的《渔归》图
清代画家黄慎和他的《渔归》图
李万才
黄慎,字恭懋、号瘿瓢,福建宁化人。自幼爱作画、刻苦自学,后来,以草书入画,成为清代“扬州画派”的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他艺术造诣很深,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工笔写意无所不精,是一位诗、书、画艺术修养全面的名家。
“扬州画派”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支很有朝气的流派。其主要成员世称“扬州八怪”。他们的艺术风格不拘成法,敢于创新,反对宫廷正统派的临摹、仿照,因之政治上受到排挤,艺术上被视为异端。扬州画派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及其高度的艺术成就,使她在中国近代画坛上占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黄慎出身贫寒,一生以卖画为业,曾几次到扬州卖画。中年时才寓居扬州。他热爱劳动人民,不少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描绘了纤夫、渔民、流民、乞丐等下层人民的形象。扬州博物馆馆藏的《渔归》图就是黄慎留下的一件反映作者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的重要作品。
《渔归》图,纸本,系粗笔设色山水。有草书题跋,题为:“杨柳毵毵(san音三,毛发或枝条细长的样子)曲曲村,沧浪唱罢又黄昏。忘言自是芦中叟,买酒还招楚客魂。荡破水云归钓艇,飞空萝月挂江门。不知何处有耕凿,天汉为家认故园。”落款为:“瘿瓢子写”。有印两方,一方印文模糊不可辨认,一方为篆刻阴文“瘿瓢”两字。
这幅画生动的描绘了渔民捕鱼归去的情景。画幅近处是几株“毵毵”的柳树,树叶落尽,已是深秋时节:画幅中心大片的露白,表现了茫茫的大江.右边耸立着险峻、奇峭的山岩,使得大江更为壮阔。整个环境给人以荒凉之感。然而,在这茫茫的江际中,画家突出地描绘了两只生气勃勃、丰收而归的渔船。渔民们一面撑船摆舵,向着目的地行进,一面喜笑颜开地注视着收获的成果。两只渔船突然打破宁静的气氛,出现在画幅的巾心,给人留下极为难忘的印象。
在这里,作者细腻地描绘了渔民终年劳累的眉眼和健朗的身躯,表现渔民勤劳、朴实的性格;渔民们在急流滚滚的大江中紧张而又协调的动作,表现渔民以“天汉为家”的壮阔胸怀。象这样把劳动人民居于画幅中心进行正面的描绘,在古代画家中还是很少见的。
《渔归》这幅画的表现手法也是很高明的。如对于水的描写,以简代繁,不直接去描写水,而是在画船舷时,用粗笔曲折的一抹,抹出水的波纹,使人顿觉江流湍急。画面上耸立的山石,并无皴法,只是粗笔挥写时,注意山石结构,再用褚色烘染一下,就交待了山的形貌。尤其是山岩与水交接处的描绘是很成功的,那挺进有力的笔触,似乎山岩穿透水底,在大地上生了根,具有撼摇不动、威严屹立的气势。
这幅画上的题字也写的很好。黄慎的字由怀素变化而来,既放纵而又严谨。过去有人用“崩岩坠石之奇,鸾午龙惊之势”和“疏影横斜、苍藤盘结”来形容他的书法,是很有道理的。这幅画的题字写得极为流畅,象一股流动的清泉,洒洒落落、有缓有急、弯曲自然,其中笔情墨韵更有无穷趣味。
黄慎的创造精神和对艺术精进不懈的毅力,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他的作品中许多表现手法也值得今天绘画工作者认真的探讨和借鉴。
《光明日报》1978年6月23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