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指导课件(29张)(全国).pptVIP

2017届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指导课件(29张)(全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指导课件(29张)(全国)

* [高考真题研习]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也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这首诗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就景物描写方面来看,写到了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以及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此时的岑参身为北庭都护府判官,诗是在庭州送别其同事所作,因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均为实写。 但试题中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则不然,从题目可知,作者此时身在临洮,距离北庭都护府所在的庭州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笔下描绘的景物不会是出于亲眼所见,而是有相当大的想象成分。因此不管是春风不度、汉使稀见的艰苦生活环境,还是白草连天、青山逶迤的自然风貌,都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验并透过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获得。诗的第一句中“闻说”两字透露出诗中的描写也来自于听闻,但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凭听闻所接受的信息也是无法变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理解、概括作品内容,分析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 岑参的这首诗起、承部分的塞外景物描写不可避免地会带给读者肃杀凄凉的印象,但在尾联作者扭转了这一情感流动方向,强调此行的目的在于“勤王”,是有强烈的爱国热忱作为理性支撑的。报国情怀高于思乡之情,牺牲个人利益去维护国家利益,使诗歌多了一份豪迈,提升了全诗格调。 【答案】第一问: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第二问: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2.(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 ①韩(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首联写到暮春时节作者流落他乡,寄居旅舍之内,下了一夜的雨,早晨刚放晴,残花满地。面对此情此景,作者恍然间忆起皇都长安。颔联两句承接首联的“残春”,描写了一幅晚春动态图景。春天将尽,残花纷纷飘落、柳絮在水面浮动,这样的景象在暮春时节比较常见,本无新奇之处。可是作者在这里却巧妙地将这些景物与“蜂”“鱼”联系起来,好像“花须落”“柳絮行”是“蜂抱”“鱼吹”的结果,构思十分新奇。动词“抱”“吹”的选用也非常巧妙,有点出人意料,可仔细品味之却又显得非常自然。蜂“抱”、鱼“吹”使得本来容易让人产生感伤情绪的暮春场景立刻变得鲜活了起来,颇显出几分生机。这让人不由得不佩服作者锤炼词句的高超技艺。这一联深受后人推崇,被认为写得工巧。所谓“乃晚唐巧句”见于明代许学夷的《诗源辩体》。 【答案】 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时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作者客居旅舍,触景生情,回忆起皇都风物。记忆中的一切如此温馨,与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个人的境遇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