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语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小学教师教育中心 王晓彬 2011年8月 一、课标回顾 二、三上教材概貌 课文32 篇,精读24篇,略读8 篇。选读8篇。 单元——导语、课例(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语文园地 以专题组织单元: 八个专题: 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 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维方法、献出我们的爱。 字:认识200 ,会写300。 语文园地栏目: 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机动栏目——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 注音: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和语文园地中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书第一次出现时注音;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里的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多音字随文注音,并用[ ]标出。 三、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语文园地一(去偏旁)、四(身体部位)、五(添偏旁)、七(依据拼音连线) 识记方法:按照结构归类(上下、左右、半包围等)按照形声字归类(80%都是形声字,这样就不是识记一个字,而是一类字)等。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要示范,指导笔画多、结构复杂及容易写错的笔顺,引导学生观察基础上,明晰笔画的位置。学生一定要动笔书写。 四、关于阅读教学 (一)读写训练重点 1.理解词句的方法。 查字典、词典方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陶罐和铁罐》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方法 《陶罐和铁罐》《孔子拜师》 2.初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爬天都峰》《孔子拜师》《美丽的小兴安岭》 3.体会先总起后分述或先分述后总结,学习表达方法,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 《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赵州桥》《秋天的雨》 4 .读文章想象画面的能力。 《我们的民族小学》《盘古开天地》 5. 对话的不同形式。《灰雀》 6.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体会道理和情感。《矛和盾的集合》 7.积累词句。(三上每个单元都有此项要求) (二)阅读训练点与内容解析 1. 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这个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起步。所以,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可以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从引导学生用书中相关语句概括到自己概括。 (1)中心句(总结句、总起句、过渡句) 《金色的草地》: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爬天都峰》:假日里,爸爸带我到黄山,爬天都峰。 《赵州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西沙群岛》: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课后思考题(段意串联) 《风筝》:做、放、找 《秋天的雨》:色彩、味道和过冬准备 《花钟》:开花的时间和开花时间的原因 (3)要素概括 《蜜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4)课题扩展 《孔子拜师》 《盘古开天地》 2. 指导朗读 (1)借助理解关键词语指导朗读 《爬天都峰》中泡泡语: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咱们来读读这句话,从“终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自己先试着读读。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把你的理解体会读出来。 教学《秋天的雨》:文中有一个泡泡“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感悟“五彩缤纷”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边读文边勾画出描写颜色的词语,达到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2)借助理解重点句指导朗读 《秋天的雨》文中(课后思考题)有这样的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教学中,可以通过去词体会读。呈现两组句子,一组是原文,一组是去掉“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让学生自己读读看,比较一下哪句好?好在哪? (“扇哪扇哪”让我们仿佛看到银杏叶像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轻轻地、轻轻地帮我们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而“飘哇飘哇”让我们感受到红红的枫叶多像一枚枚邮票,为我们邮来了秋天的凉爽。体味潜词造句的准确美、韵律美) (3)借助(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教学《秋天的雨》,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或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 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尽情去欣赏吧!让我们一边看一边读出它的美丽。 (多媒体出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学生根据画面读相关文字。音乐、色彩、语言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课件精美,音色纯正,乐曲悠扬,激发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语感。) (4)借助探究人物内心指导朗读 《掌声》第三自然段有一个泡泡:英子为什么犹豫呢?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探究英子的内心,此时她在犹豫什么呢?(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原因是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