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吸收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可吸收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摘要】 目的 探讨 治疗 三踝骨折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对17 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术后适当的外固定及功能锻炼。结果 经平均1.5年随访,疗效优13 例,良3 例,可1 例。结论 对三踝骨折行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内固定 可吸收螺钉
三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采用可吸收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共17 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 例,男12 例,女5 例;年龄19~65 岁,平均36.5 岁。致伤原因: 交通 事故伤9 例,扭伤2 例,高处坠落伤6 例。开放伤3 例,闭合伤14 例。按DanisWeber分型:A型3 例,B型6 例,C型8 例。
1.2 手术方法 我们按照后外内踝的内固定顺序固定。在硬膜外麻或腰硬联合麻下手术,取踝关节外后侧入路,先暴露后踝复位用1~2枚可吸收螺钉从后向前固定后踝,同一切口暴露外踝复位并用1/3管型钢板固定,如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在踝关节背伸位下用1枚螺钉通过钢板于踝关节上方2~3 cm平行胫距关节面并向前倾斜25°~30°,贯穿两层腓骨及一层胫骨皮质固定,内踝骨折用后内侧“L”切口暴露并用1~2枚可吸收螺钉或松质骨钉固定。术后石膏托功能位外固定,4周后拆石膏不负重活动踝关节,10~12周应取出固定下胫腓联合的长螺钉,以防长期负重行走取螺钉折断。
2 结 果
本组病例随访5~24个月,平均1.5年,疗效参照陆宸照[1]等评分标准:优13 例,良3 例,可1 例。
3 讨 论
踝关节是人体最重要的高度适配的鞍状负重关节,是人体在运动中变化最复杂的合力中枢。三踝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不仅有骨性结构的紊乱,还有软骨、韧带和肌腱的损伤,因而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极高。刘氏[2] 总结 三踝骨折的手术原则:a)踝穴要求解剖复位;b)内固定必须坚强,以便早期功能锻炼;c)须彻底清除关节内骨与软骨碎片;d)如决定手术应尽早施行,如果延迟,尤其在各项手法操作之后再行手术,关节面不易正确对位。治疗有移位的踝关节骨折的关键是恢复踝穴的完整性和距骨的正常位置,力争达到解剖复位。
而外踝解剖复位是移位性踝关节复位的关键,腓骨长度的恢复是获得解剖复位的基础,如果未恢复其长度,外踝上移,踝穴增宽,踝关节不稳[3],距骨向外移位1 mm造成胫距关节面的接触面积减少42%[4],距骨的稳定性取决于外踝的精确复位和有效固定。最常用1/3管型钢板,能更适应腓骨的弧线,更好地控制距骨的旋转和防止外移位[5]。
后踝骨折的固定是手术 治疗 的难点。多数学者认为后踝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大于25%,向近端移位2 mm,应考虑手术固定。赵氏[6],刘氏[7]等认为后踝骨折块不论大小,都应固定,因后踝是下胫腓联合的止点,是承担下胫腓联合的后侧稳定的重要因素。不复位固定,骨折端的瘀血不能消除,易形成骨刺,破坏的软骨面后期可能脱落形成关节游离体,引起踝关节的不适、疼痛甚至关节炎的发生。骨折块可直接从后外侧或后内侧进入从后向前放置螺钉,也可间接复位后从前向后置入。但后者固定过程中骨折块易移位,或很难达到拉力螺钉的效果。可结合CT三维重建的影像资料,明确后踝骨折块的大小和粉碎情况,骨折线方向,骨折块偏内侧还是外侧,以及关节面塌陷等情况选择治疗方式[7]。
传统的内固定物多为金属螺钉,由于金属材料刚度较大、弹性模量偏小、应力遮挡作用明显,对骨折愈合有不利影响。此外,由于金属长期置于体内的电解反应和对CT、MRI检查的影响,在骨折愈合后必须及时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 经济 负担。而可吸收螺钉其弹性模量与松质骨相当,累及关节面的松质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周,而可吸收螺钉有效内固定时间为12周,故可满足临床需要。且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降解吸收后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我们多把它应用于后踝固定及内踝固定,因为后踝暴露较困难,内踝多次暴露易损伤三角韧带等。我们按郭氏[8]所述,术中用专用器械且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 参考 文献 】
[1]陆宸照,周泰仁,曹德良.陈旧性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2,7(1):20.
[2]刘春杰,李福平.三踝骨折的治疗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72573.
[3]龚七一,王昌建,秦文.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2):116117.
[4]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 科学 [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