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政府审计法规完善思考.doc
政府审计法规完善思考
自从1983年9月国家审计署成立以来,我国审计法规先后经历了暂行规定。审计条例和审计法三个阶段。审计法规中对政府审计对象的规范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各阶段审计法规中对审计对象规定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依照宪法的要求,明确规定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并对其他有关方面的审计事项作出规定。
我国不同阶段审计法规对审计对象规定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审计对象所涉及到的单位来看,暂行规定里面表述的是指同国家财政有关的单位;审计条例所表述的是有国家资产的单位;审计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单位比上述两方面都广,包括了同国家财政无关以及也不占有国家资产的有关单位(如管理社会捐赠基金的单位)。第二,从审计对象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来看,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比前面两个法规的规定要详尽得多,特别明确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要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还明确规定了要对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捐赠基金进行审计。第三,从审计对象所涉及到的层次来看,暂行规定只提出对财务计划、信贷计划的执行及其结果,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条例则规定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和财政决算。信贷计划的执行及其结果,进行审计监督。但是,都没有明确规定对中央预算和中央银行的审计问题。审计法则明确规定,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对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分别在本级行政首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使审计监督的层次得以明确,这是一大进步。
通过上述情况的考察。就政府审计对象的确定,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政府审计对象的确定,受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的基本走向,决定政府审计对象的基本内容、第二,政府审计对象的确定,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权力机关特定政治、经济目的的需要。政府审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特定的政治、经济目的。第三,审计对象的确定要靠立法给予保证。法规的权威性及其规定的详尽程度,决定着实际能够接受审计的单位的层次和审计的具体内容。法律的保障是有效执行审计的前提。第四,政府审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第五,政府审计监督对象层次的高低及其作用的发挥,还受审计机关隶属关系的影响。当审计机关隶属于最高权力部门时,审计监督的对象及其作用的发挥最有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创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所面临的突出任务涉及到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在新形势下,需要认真研究如何使政府审计部门的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政府审计对象的确定来看,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考虑:
(一)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高层次及监督的效力问题。各级审计机关均隶属于本级政府,其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内部审计,监督的有效性如何保证,值得研究。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实行财政同级审很难行得通。对政府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只有实行实质上的外部审计,才有可能达到满意的结果。
(二)审计机关对企业的审计监督问题。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并对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进行审计监督。但是,对那些占有国有资产,而国有资产又不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审计机关能否进行审计,也值得研究。特别是今后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对国有企业的出售问题如何审计,也需要研究解决。在新形势下,审计机关对企业的审计问题,除审计法的规定之外,还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国有资产不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根据需要(比如当国有资产的权益受到损害,而有关方面又不能妥善处理时),审计机关可以介入其审计工作,但无论何时都不能由审计机关包办其审计工作。第二,对出售国有企业的全过程,审计机关应进行必要的审计监督,以防止在出售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并保证国有资产出售给适当的经营者。第三,对要出售给民间经营的特定国有企业,为保证企业出售后的有效经营,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在出售时国家可以和有关购买者之间签订特别协议,授权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第四,对纯粹民营性企业,只要这些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公众利益、对社会经济发展、对国防事业等方面具有特别意义,法律也可以授权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
(三)政府审计向社会责任审计领域的延伸问题。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主要局限在经济领域内,对经济领域以外的,目前又急需要进行监督检查的一些问题,能否由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审计机关审计监督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一种高层次的经济监督。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对经济领域以外的,与社会发展密切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