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修辞思想的渗透.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教学中修辞思想的渗透.doc

  数学教学中修辞思想的渗透 【摘要】数学与文学都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数学重理,文学重情.另辟蹊径地从文学角度解读数学问题,发现好的数学问题应具有趣味性、独特性与拓展性,而此“三性”又正好暗合“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由此可观,数学与文学绝非隔着重重屏障,本文就着重解析数学问题与避复修辞之间的相互关联,期望能够增添数学教学的丰富内涵. 中国 9/vie   【关键词】数学问题;避复修辞;渗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积极性、创造性等正是数学课堂中需要的“表达效果”,正如文学中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言辞文句的表达效果一样,二者具有惊人的相通之处,例如数学中的换元与修辞中的比喻、通分和约分与夸张、数形结合与借代、辗转综合与层递等[1].因此,数学教学和文学修辞这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提高“表达效果”.本文则以避复为例,探讨文学中的修辞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1数学问题与避复修辞   避复是指在写作或说话时,为了避免运用的单调重复,有意选取同义词(或近义词或转借一个词)来代替[2].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甚少提及这种修辞格,但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一种,很多修辞格都是为避复这种修辞格服务的,例如以具体代抽象的象征修辞格,以此物咏彼物的比喻修辞格,故意颠倒话语的反语修辞格等.这种修辞格在文学创作中让作者的情意表达得更加多样化.避复思想之于数学教学则是将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大大拓展开来,即避复思想在问题解决中起着引导学生思维创新的作用.   数学特级教师任勇在其早期撰写的论文《限制解题方法,培养创新思维》中正是体现了避复思想的应用.当时的编辑审阅这篇论文时便觉得此标题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但细细读过之后,才发现文章所要说的意思是:对常规思维的限制,正是对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任勇老师在给初二学生出的一道数学试题中就印证了这种想法:△ABC中,AB=AC,不作辅助线,证明∠B=∠C.   此题正是加了一句“不作辅助线”的限制,全年段的学生竟然没有一个做出来,其他老师也说用学生当前的知识是做不出来的.然而此题的证法相当简单:   在△ABC与△ACB中,   因为AB=AC,AC=AB,BC=CB,   所以△ABC≌△ACB,   所以∠B=∠C[3].   正是由于广阔、灵活、深刻的思维是进行创造性避复的基础,而从多种视角进行数学思考可以活跃数学沉闷、枯琐的教学气氛.北京大学张顺燕老师开设的选修课《数学的精神、方法和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课程的成果整理成了一本论文集《心灵之花》,论文集的封面上写着这样的一段话:“或带幼稚,但思想新颖;可能片面,但视角独特;会有错误,但启迪思想;胸怀开阔,视野高远.”[4]书中论文,学生从国际关系、美学一致性、企业面试、政治学研究等视角切入来剖析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虽然这本书是在2002年出版的,但至今读来,仍是耳目一新,启迪良多.同年出版的《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中给出了二次幂和公式的十一种证法,而在《心灵之花》中的一篇论文却利用杠杆原理也给出了一种“物数”结合的证法,通过构造点阵,利用质点、力矩、三角形的重心等初等物理与数学知识,也给出了一种新颖的证法.   微积分与牛顿力学定理、黎曼几何与广义相对论等等都是数学与物理结合的典型.而提及用物理知识证明数学命题、公式的,会联想到古希腊第一位数学家――阿基米德.任人说起阿基米德都认为他是物理学家而并非数学家,但他创造性的著作《一些几何命题的力学证明》中给出了球的体积公式等诸多几何公式的物理证法.阿基米德正是回避了从纯粹的数学知识去证明数学公式的常规方法,才能另辟蹊径地完成了卓越的科学工作.2避复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西方古代的《几何原本》与中国古代的《九章算术》都是当时的教材,这些教材都是以问题汇编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问题从古到今都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关于问题的解决也就成为了数学教学的重要活动之一.   避复修辞之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重在教师自主构建教学过程:不照本宣科,不将他人的教学进行简单地复演.要避免粗浅重?停?要积极自主构建,应以丰富的文化积淀与新兴的科技应用等为基础,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教师应提供不同的认知角度,促进学生具有个性化的选择学习;教师应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的应用价值.   上述的三个方面正好暗合唐朝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由于这条曲径实在吸引人,便没有走常走的大道,这才发现花木深丛中竟有一座宁静美好的禅房.相类似地,在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中:只有拥有一条足够吸引学生的“曲径”,学生才能欣然踏足而入,在观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