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自然保育.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环境与自然保育

第10章 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育 10.1 認識生態系統 10.2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 10.3 生態系統之食物網與物質循環 10.4 自然保育 10.5 台灣的自然保育 10.1 認識生態系統 10.1.1 生態系統的定義 生態系統 1935年英國生態學家坦因斯利首先提出來的。 係指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範圍內,生物群落與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所構成的綜合體。 組成生態系統的各成員之間藉助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組織的功能複合體。 生態系統 = 生物群落 + 生物群落的環境      = 生命系統 + 環境系統 10.1.2 生態系統的組成 生態系統由生物 成分與非生物 成分組成 。 非生物成分:包含非生物環境及生命代謝原料兩部分。 生物成分 生產者:可以自行製造養份的生物 。 消費者:本身無法製造養份,必須從生產者那裡取得能量和營養者,稱為異營性生物 。 分解者:能將生產者與消費者的殘骸中有機物分解成無機養分,供生產者重新利用,又稱還原者。 10.1.3 生態系統的分類 10.2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 生態系統中所有生命活動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間接來自太陽能。 透過食物關係,太陽能自太陽到生產者、消費者進而到分解者,在轉移過程中,能量愈來愈少。 10.2 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流動 能量在食物鏈中呈金字塔的形式,稱為能量塔。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具二大特點: 單方向不可逆的。 沿著生產者至消費者逐漸減少的 。 10.3 生態系統之食物網與物質循環 10.3.1 食物鏈 最佳寫照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稀泥(藻類)。 依照生物間的關係,可分成四類: 捕食性食物鏈:植物→小動物→大動物 碎食性食物鏈:碎屑物→碎屑取食者→小型肉食動物→大型肉食動物 寄生性食物鏈:以大型動物為基礎,由小動物寄生到大動物身上。 腐生性食物鏈:以動植物屍體為基礎,經微生物分解、利用所構成。 10.3.1 食物鏈 10.3.2 物質循環 在自然界,元素可以隨著食物鏈的轉換過程而循環不已。 碳循環 碳元素經由植物光合作用轉換成碳水化合物, 經食物鏈進入動物體內, 再經由動植物的呼吸作用、火山爆發、燃燒石化燃料或動植物屍體經分解者分解等過程,再度進入自然界。 10.3.2 物質循環 氮循環:經由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及脫氮作用所構成。 大氣中的氮需經閃電、宇宙線的電離作用,或固氮菌的「固氮作用」成氨或硝酸,還有人工合成氮肥也是方法之一。 動物排泄物、遺體中的氮化合物經由細菌或真菌的分解氧化轉變成氨,稱為「氨化作用」。 氨一部分則可能經細菌的「硝化作用」變成硝酸鹽而繼續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在缺氧的情況下,氨、硝酸鹽經由細菌「脫氮作用」還原成氮氣回到大氣中。 10.4 自然保育 10.4.1 自然保育觀念的發展 西方的自然保育 美國約在十九世紀中才開始實施原生林的保存政策; 西元1872年3月1日美國成立全世界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公園。 自然保育的觀念到了二十世紀初才興起, 1972年聯合國通過了被稱為「綠色憲章」的「斯德哥爾摩宣言」,揭示了自然保育的共同信念。 10.4.1 自然保育觀念的發展 斯德哥爾摩宣言 主張人類與環境是不可分割的“共同體”。 人擁有自由、平等與生活在適當環境之基本權利,且承擔為本世代與未來世代保護改善環境之責任。 認為地球上之自然資源,包括空氣、水、大地、動植物及自然生態系,必須為本世代與未來世代之利益作適當之規劃與管理,並予保護。 10.4.1 自然保育觀念的發展 中國的自然保育 道家思想:自然具有自身的價值,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而非控制自然。如老子「人效法自然」的觀點及莊子強調人與自然合而為一,我與萬物齊等無別的觀念。 儒家思想:強調「萬物皆備於我」,視人為自立自足的個體,也關注人類社會依存於自然萬物的事實。 10.4.2 自然保育的涵義 保育 《世界自然保育方略》中定義:對人類使用生物圈加以經營管理,使其能對現今人口產生最大且持續的利益,同時保持其潛能,以滿足後代人們的需要與期望。 保育為積極的行為,自然保育應包括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保存、維護、永續性利用、復原及改良 。 10.4.2 自然保育的涵義 生態保育泛指野生動植物的保育工作及自然生態之平衡、維護,已成為當今文明世界之潮流和趨勢。 自然保育應包括四項目標: 維護基本之生態過程與維生體系。 保存遺傳因子多樣性。 保障物種與生態系之永續使用。 保留自然歷史紀念物。 10.5 台灣的自然保育 台灣地區以自然保育為目的所劃定之保護區,可分為四種: 自然保留區。 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國家公園。 國有林自然保護區。 各類型的保育地區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