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公务员省考面试热点解析:遏制“校园欺凌”,需标本兼治
背景材料:
2016年1月16日,海南临高1名少女被3名女生群殴,还遭扒光上衣的视频在网络爆出。据视频显示,当天群殴现场,还有很多穿着校服的学生围观,拿着手机录像的人员还不停地发出嬉笑声。期间,有3名带着口罩的女生拽着她的头发,猛扇狂踢受害女生数十次。打人女子还叫嚣:“再嚣张一下,打死你……”在视频结束前,打人的几名女生甚至还将受害女学生的衣服扒光,上身一丝不挂,而下身只剩下一条内裤,但打人女生还不肯罢休,多次试图强行脱下女孩的内裤。网警通过侦查,查到这起打人案件发生在临高县东英镇的一村口路段,受害女生年仅15岁。
2016年5月10日,海南某民办中职学院副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校园欺凌事件确有发生,春节后的半学期内,该校就发生了两起打斗事件。
“其中一起为抢红包风波,学生在微信群里抢红包,其中一名学生没抢到,说了一句不好听的话,另一名学生就骂,言语争执几句,还叫来其他学生,一场校园欺凌事件眼看就要发生,还好被老师及时发现制止了。”据介绍,另一起已实施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学生寝室,休息时间有同学讲话影响到其他同学,被影响的同学表示不满,发生争执并动手,其中一名学生眼角被打破皮,并有一根手指受伤流血。后经过学校老师介入协调,两方道歉重归于好。该校还为此专门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
近年来我国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浙江庆元一年级男童被烟头烫;江西永新女生被数名同学扇打;云南富宁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凌辱拍裸照上传空间;安徽黄山一女生遭同班男生下“春药”;重庆少年被同学殴打致死……校园暴力逐渐呈现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施暴人低龄化的趋势。
相关评论:
新华网:《遏制“校园欺凌”,需要德法兼治》
与成年人间的暴戾斗殴相比,发生在中小学生群体间的“校园欺凌”现象更让人揪心与焦虑。这不仅源于温馨校园原本当属教书育人的文明之所,更在于涉事者还是一群涉世未深、刑责难罚的孩子。国务院教育督导委部署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凸显了“校园欺凌”问题的形势严峻性和治理紧迫性。针对导致“校园欺凌”发生的主客观两方面因素,遏制它还需徳治与法治的综合发力。
首先,要完善学生品格教育。分析一些“校园欺凌”事件,人们不难发现涉事孩子存在心理缺陷与素质短板。比如,无视他人尊严,缺乏怜悯之心,拳头摆平事端,甚至拿倚强凌弱取乐等。遏制“校园欺凌”,就当矫正学生认知误区,完善品格培养,强化对敬畏生命、同情弱者、遵章守纪和以理服人等的正面教育和引导。这不仅需要学校老师施以循循善诱或以案说法等情理教育,更需家长崇尚善举、远离暴力家庭教育的相向而行。
其次,要构建预防预警机制。“校园欺凌”的危害,不仅在于对受欺负孩子的肢体与健康的损伤,更在于伤其自尊、挫其自信的心灵摧残,甚至有可能造成孩子一辈子都难以走出的人生阴影。因此,预防和预警“校园欺凌”,将暴力苗头扼杀于萌芽阶段,远比事后的从严惩处和心理调适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构建校园安全监控网络,完善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现、规劝、举报和处置预案,切实将依法治校落到实处。比如,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的设施配套与制度设计;明确保障学生安全的区域划分和责任界定;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邀请公安、司法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安全巡视和防暴培训等。
第三,要加大对“校园欺凌”的惩戒力度。“校园欺凌”不同于孩子喜爱打斗或淘气顽皮的天性释放,其实质是成人世界“丛林法则”在孩子身上的折射与缩影,其屡禁不止与违法成本过低、依法惩戒不力不无关联。这就需要将“校园欺凌”上升为社会问题和法律层面,完善相应的法规建设。比如,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有“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但同时又提出了“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附加条件,这就等于将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惩戒权拱手交给了孩子的父母。刑法也有“对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以及由政府收容教养”的规定,但现实的窘境却是,如果父母能够管教得好,也就不会有孩子严重不良行为的发生。期待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进一步完善,让“校园欺凌”现象能够得到有效治理。
人民网:《预防校园欺凌需要规则教育》
对校园欺凌的极端行为和极端事件作出惩戒非常必要,这一方面在于惩戒和教育施暴者,另一方面也是为其他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从我国现有法律规定来看,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处理过轻。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或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