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等植物细胞质遗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述高等植物细胞质遗传

遗 传 学 论 文 简述高等植物细胞质遗传 张彦妮 生命科学学院 2010级1班 简述高等植物细胞质遗传 [摘要] 综述了高等植物细胞质遗传主要物质基础质体和线粒体的遗传。高等植物细胞质遗传表现为多种形式,包括母系遗传、父系遗传和双亲遗传,母系遗传是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征,但是不能代表细胞质遗传的全部内容;被子植物的质体多数表现为单亲母系遗传,大多裸子植物的质体则为单亲父系遗传;高等植物线粒体有母系、父系和双亲遗传现象的存在。 [关键词] 高等植物 细胞质遗传 质体 线粒体 高等植物细胞质遗传现象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1909 年,德国科学家Carl Correns 发现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 叶色不符合孟德尔遗传的规律。同年Edwin Baur 在天竺葵(Pelargonium zonale) 也发现类似现象,并认为是叶绿体自主性遗传所致。1962 年H. Ris 和W. Plaut 用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方法证明衣藻的叶绿体含有DNA。同年Nass 夫妇在小鸡线粒体中发现了DNA纤维。细胞器DNA 的发现不仅为细胞质遗传奠定了物质基础,也成为细胞质遗传向分子水平过渡的转折点[1]。 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物种的细胞质性状表现为母性遗传的特征,加上细胞质雄性不育在育种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就,使更多的人接受了细胞质遗传就是母系遗传的观点。有些学者在教科书中把细胞质遗传等同于母系遗传,认为细胞质遗传即为母系遗传[2]。现已对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的松科、杉科和柏科,以及被子植物的10多个种属的质体遗传方式进行了研究,证明蕨类植物的Cheilanthoid 和Equisetum variegarum 质体为母系遗传,裸子植物质体普遍表现为父系遗传,被子植物则大多表现质体单亲母系或双亲遗传,与遗传分析结果一致[3,4]。 1 质体的遗传方式 1.1 裸子植物质体的父系遗传 裸子植物质体父系遗传的发现是与对寒温带针叶林群体生物学和其细胞器进化研究分不开的。最早从D N A 水平上报道这方面研究成果的是Neale ,他利用RFLP技术在Douglasfir (一种花旗松)种丙杂交后代中观察到叶绿体DNA的父系遗传[5]。wagner 等在对松属植物Lodgepole pine与jaek pine的非重叠区和重叠区的多样性、渐渗作用进行研究时, 也研究了Lodgepole pine (早)杂种后代epDNA的来源。他们用来自Petuniahybri-da的11.7一kb的Sall片段和9. 0一k b的Pstl 片段为探针, Sall酶切后的松树cpDNA 与n.7一kb探针杂交, Sstl 酶切后的松树cpDNA与9.0一kb探针杂交Lodgepole pine的典型带型为Sall (5.9/9.5 )和Sstl (4.7/5.0) , jaek pine的为Sall (5.4/9.5)和Sstl (4.8/ 5.7 ) . 4个人工杂交所获得的8个后代全都为父本jaek pine的Sall (5. 4 / 9.5 )和Sstl ( 4. 8 /5.7 )的epDNA的带型[6]。 在裸子植物中,质体的父系或双亲遗传似乎是一种普通的模式,更是针叶树质体的遗传特征。这在落叶松属(La r ix )[7]、黄杉属(Ps e u d o t s u g a )[5]、云杉属(Pie ea )[8]、红杉属(S e q u o ia )[9]、松属(Pin u s )[6]等针叶植物中得到证实。另外对松科和杉科中某些植物卵细胞与合子的超微结构的研究表明:卵子细胞质中的质体倾向于被消灭,合子中有来自父本的质体[10,11]。这些结果为质体的父系遗传提供了细胞学水平的证据。 1.2 被子植物质体的双亲遗传 母系遗传是大多数被子植物质体DNA遗传的显著特征[12-16]。在被子植物中, 对近600个物种的质体DNA的遗传研究发现,大约80% 表现为母系遗传特征,而20% 的物种中存在双亲遗传的现象[3,17,18]。1989 年Hagemann 将被子植物的花粉传递分为3 类: 第1 类为月见草属型, 表现为明显的母系传递特性; 第2 类为天竺葵属型, 表现为双亲传递特性; 第3 类为苜蓿属型, 表现为明显的父系传递特性。 2 线粒体的遗传 在已调查的被子植物中, 线粒体的遗传方式以单亲母系遗传占绝对的统治地位, 只有少数物种为线粒体双亲遗传[15,19]。从分析线粒体的RNA 提供了紫苜蓿线粒体为双亲遗传方式的证据, 这是一个已经确定质体双亲遗传, 而线粒体也是双亲遗传有充分证据的例子[20]。在裸子植物中, 不同的种差别较大, 在松科中主要表现为单亲母系遗传[ 21, 22,23], 而柏科和杉科树种可能主要为单亲父系遗传[ 21,22,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