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肺隔离技术的研究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肺隔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小儿单肺隔离技术的研究进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武汉 430030 张 传 汉 开胸后一侧胸腔负压消失, 自主呼吸不能使患侧肺膨胀扩张; 如将支气管肺切开后,使气道漏气,双侧气道压力下降至零,无法维持有效的通气压力和容积,表现为SaO2和PaO2的剧降。许多病人在使用单腔管行肺手术时,侧卧位后发生一侧肺分泌物或血液倒灌,增加湿肺病人的死亡率。因此,开胸肺手术需要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将左右两侧肺分隔开,称 “肺隔离术”。 一、实施肺隔离技术目的:[1] 使两侧肺分别通气(单肺通气),有效控制呼吸道,防止漏气或误吸; 患侧肺萎陷停止呼吸,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 防止患肺的脓血分泌物或脱落肿瘤组织侵入或污染健肺引起交叉感染或病灶扩散; 有利于手术暴露 胸腔手术、胸腔镜术、全肺或肺叶切除术、肺移植术、微创心脏手术、降主动脉手术、食管手术、其它如:胸径路脊柱手术; 影响气体交换:支气管手术、支气管胸膜瘘以及胸腔肿瘤; 对侧肺易受污染:肺脓肿、肺肿瘤出血、肺动脉破裂、支气管肺灌洗术; 需采用肺分别通气和PEEP。 二、通常的肺隔离方法 成人用双腔支气管导管: Carlen’s管 (左) 39 37 35 F White管 (右) 39 37 35 F Robertshaw (分左右 ) 41 39 37 35 F 小儿专用的双腔管: Robertshaw (分左右 ) 32 28 26 F 最小的双腔管为26F,仅适合于30-35kg或8-10岁以上。(参数见下表) Table 1. Double-Lumen Tube Dimensions Size(F) Main body OD(mm) Bronchial lumen OD(mm) 26a 28b 32b 35b 37b 9.3 10.2 11.2 13.5 14.0 5.7 6.9 8.1 9.7 10.4 OD=outer diameter a Rusch,Inc. Duluth, GA. b Mallinckrodt Medical, Inc., St. Louis, MO. (Cuff thickness is 0.049 mm; therefore, cuff adds 0.10 mm to overall OD of tube.) 三、小儿呼吸道的变异性 小儿处在发育过程中,呼吸道解剖生理上有极大的差异,在小儿肺手术和单肺通气中表现尤其突出,因此,了解小儿呼吸道的特点,对麻醉期间呼吸道的处理显得十分重要。 鼻腔短,后鼻道及咽腔狭窄,对操作不利; 气管支气管较成人明显狭小,气道阻力增高; 气管软骨柔软,弹性缺乏,支撑作用差,阻塞通气; 呼吸道粘膜柔嫩,血管极为丰富,易发生充血肿胀,引起呼吸道狭窄,造成呼吸困难; 肺弹性纤维发育不全,肺内含血量丰富,而含气相对较少,胸阔活动范围小,肺不能充分扩张、影响通气和换气,术中易发生缺氧和CO2潴留; 呼吸肌不如成人发育完善和健全,肺活量小,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低下; 由于小儿年龄跨度大,在不断成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变异性。 鉴于上述小儿呼吸道解剖上的特点和极为显著的个体差异,加上小儿医疗器具的缺乏,难以有效地控制呼吸道,因此,在小儿单肺呼吸道的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和风险。小儿的开胸肺手术是否还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可供临床选择? 四、该领域的国外动态 自从80年代以来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报告逐渐增加。主要发展阶段: 1982年~1996年 Univent tube 1997年 Endobronchial cuff 1999年 Bronchial blocker 2001年 wire-guided endobronchial blockade 2002年 selective endobronchial blockade Techniques of One-Lung Ventilation in Children (Selective mainstem intubation) [2] ⑴ Double lumen endotracheal tube (ET) ⑵ Univent endotracheal tube (Fuji Systems, Tokyo, Japan) ⑶ Bronchial blocker (through ET tube or alongside ET tube) ⑷ Fogarty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