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变迁与中华文明
黄河变迁与中华文明 王大学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自然地理特征 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 、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464km,总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鄂尔多斯内流区4.2万平方公里),人口9781万,占全国总人口的8.6%,耕地1.79亿亩,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2.5%。黄河下游防洪保护区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7800万人,占全国的6.8%,耕地1.1亿 亩,占全国的7.5%(1990年资料)。 黄河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级阶梯。最高一级阶梯为青海高原,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为黄土高原,海拔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为华北大平原,海拔100米以下。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从南到北属湿润 、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气候。 黄河流域水系图 从河源到内蒙古的河口镇为上游; 河口镇到郑州附近的桃花峪为中游; 桃花峪以下为下游。 上中游地区占流域面积的97%。 曲折的黄河蜿蜒于四川若尔盖草原上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自然景观 黄河中游壶口瀑布 “水少沙多”是突出特点。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 下游洪水主要来自中游干支流地区,雨量季节分布不均,大都集中在7-10月份且系暴雨,洪水猛涨猛落。 流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根据陕县站观测,多面平均流量不过1546立方米/秒,历史上则出现过36000立方米/秒(1843)、22000立方米/秒(1933)和22300立方米/秒(1958)的情况。 黄河上中游流经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平均每年输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公斤每立方米,均居世界大江大河之首。 黄河水量近60%来自兰州以上,近90%的泥沙和粒径大于0.05毫米的全部粗泥沙,集中来自河口镇至潼关区间,60%的水量 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 中华文明的摇篮 从新石器时代起,中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等先祖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陕西“蓝田猿人”、“大荔人”,汾河流域“丁村人”,河套地区“河套人”,以及关中、豫西、晋南一带为中心的“仰韶文化”等。 3000多年前的商、周王朝,开启信史时代。 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隋、唐、北宋等王朝的都城均建立于该流域。 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 战国筑堤以前的黄河 战国开始在下游两岸修筑堤防前,黄河大致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西岸入海。 《山经》河: 《北山经·北次山经》 《禹贡》河: 《禹贡·导水》 《汉志》河: 《汉书·地理志 》、《汉书 · 沟洫志》《水经》和《水经注》 谭其骧:《山经河水下游及其支流考》、《西汉以前的黄河下游河道》,《长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 战国筑堤以后至西汉末年 魏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59年), “楚师出河水,以水长垣之外。”【《水经·河水注》】 公元前332年,齐、魏攻打赵国,赵国决开黄河南岸堤,借助黄河水退敌。【《史记·赵世家》】 公元前281年赵国又决开黄河堤,攻打魏国。【《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八年】 公元前225年,秦将引河水淹灌魏都大梁城。【《史记·秦始皇本纪》】 汾河、漳水等也曾被用作兼并战争的工具。 防水攻专著,如《墨子备水》。 贾让曰“堤防之作,近起战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齐与赵魏以河为境,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虽非其正,水尚有所游荡。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大水时至漂没,则更起堤防以自救。稍去其城郭,排水泽而居之,湛溺自其宜也。”【《汉书·沟洫志》】 西汉瓠子口河决 垦殖、民埝、悬河 河道的北决、东决、东南决 汉武帝元光三年(132BC),河决东郡濮阳瓠子口,洪水东南入巨野泽,由泗水夺淮入海。 田蚡为保护自己的封邑阻挠堵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