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独特的民间信俗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古族独特的民间信俗研究.doc

  蒙古族独特的民间信俗研究 【摘 要】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梅日更召周边,保留着独具蒙古族特色的民间信俗---梅日更召信俗(X-85)。该民间信俗是佛教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发展,在本地区扎根融入蒙古族信俗文化的典型代表。佛教文化从印度诞生,在中国昌盛,最后传播于蒙古,梅日更召信俗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虽然当前梅日更召信俗的传播范围还不算广博,但在世界佛教文化传播体系中,应该有她的一席之地。 中国 1/vie   【关键词】 民间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史   一、梅日更召信俗的诞生和发展   (一)梅日更召信俗的奠基人---乃济陀音   乃济陀音,又译作内济托音、内齐托音,乳名阿必达。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著名首领阿玉奇汗叔父墨尔根特博纳之子。幼年师事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学修10余年后,便有名望。启奏班禅,欲赴他地传法,班禅降旨:“与你从前许愿有关的地方在东方(即指东部蒙古)”。乃济陀音奉班禅之谕,离扎什伦布寺,前往蒙古佛教中心归化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附近的阿巴嘎哈喇山。后到大黄帽洞,将其作为苦行成就的道场,达35年之久,主要传播蒙传佛教,并且为蒙传佛教的发展培养出了一位最重要的接班人,即梅日更召第一世活佛---迪努瓦。   (二)梅日更召信俗传播基地梅日更召的建立   清朝在蒙古地区大力推广藏传佛教的历史条件下,在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乌拉特蒙古部人民创建了全世界唯一用蒙古语传播佛教文化的基地---梅日更召。并迎请了内齐陀音的得意弟子迪努瓦为第一世梅日更活佛,掌管一切寺庙事务。从此,梅日更召在历史上一度成为内蒙古西部地区一座规模较大的宗教圣地和民族文化中心。该召庙原为乌拉特西公旗旗庙,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御赐“广法寺”牌匾。此后,梅日更召不断受到清政府的重视,1773年,乾隆特将一块用满、蒙、藏、汉4种文字书写之匾---“梵昌寺”赐予梅日更召。1934年,九世班禅反藏途中也曾在梅日更召停留三天。   (三)梅日更召历代活佛传承体系简述   梅日更召从创建至今的300多年间共转世了八世活佛。其中贡献最大的为第一世、第三世和第八世活佛。   第一世梅日更活佛:迪奴瓦(约十七世纪人),内齐陀音得意弟子,继承恩师内齐陀音使用蒙古语传播佛教的心愿,在梅日更召开创发展蒙传佛教的第一人。   第二世梅日更活佛:丹金嘉措(?-1716),巩固第一世活佛的蒙古语传播佛教体系并对梅日更召进行了扩建。   第三世梅日更活佛:罗桑丹比坚赞(1717-1766),是著名的佛学大成就者、史学家、诗人、翻译家、精通佛学五明,传说通晓9种语言文字。罗桑丹比坚赞完成了在18世纪蒙古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蒙古编年史《大蒙古国根本黄金史》。还编写了《梅日更葛根医方》《阴山药物》《八十一首诗歌》等巨著。对原蒙古语诵经体系进行了革新,创造了蒙古语诵经“新念诵法”。通过他的大胆创新,梅日更召蒙古语诵经达到了相??完善的程度,无论在译文的格律、经文与韵调的结合,还是在诵经仪式的程序方面均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完善。与此同时,梅日更召蒙传佛教进入了鼎盛时期,在梅日更召出家研习佛法的僧众达1000多人,发展了24座附属庙宇。罗桑丹比坚赞对蒙古族佛学、语言学、诗词、医学、史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第四世梅日更活佛:罗桑丹金嘉措(1772-1812),曾求学安多地区,颇有名气。   第五世梅日更活佛:伊稀却巴拉(1813-1843),精通诗词。   第六世梅日更活佛:贡桑扎布(1844-1848)。这一世转世为乌拉特中公旗王爷的儿子,而王爷和夫人不愿意让儿子出家,于是就给灵童请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师傅来家中教他,所以这一世活佛就没有出家,结果该活佛的转世灵童5岁那年病逝了。   第七世梅日更活佛:伊稀巴勒丹却日格(1848-1899),擅长医学,开创了温泉疗法。   第八世梅日更活佛:格桑丹陛坚赞(1898-1972),蒙古族。1898年出生在乌拉特中公旗牧民家中。1903年被认定为第七世梅日更活佛的转世灵童,1904年,6岁的灵童被迎请到梅日更庙坐床。开始了一个活佛的宗教生活。1957年内蒙古自治区佛教协会成立,八世梅日更活佛当选为首任会长!在1963年6月召开的内蒙古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上,梅日更活佛蝉联会长。1972年,梅日更活佛在呼和浩特的席勒图召圆寂,享年74岁。   在梅日更活佛之后出任内蒙古佛教协会会长的依次是乌兰活佛,贾拉森活佛,赵九九法师。   二、梅日更召信俗研究保护现状   落实宗教政策以来,梅日更召信俗这一文化现象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很早就有学者对梅日更召三世活佛作了深入的研究。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社会学系的专家汉弗莱教授也多次来梅日更召进行田野调查。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