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有较强可信度。由于是亲见亲闻,且在现场发布,其真实性较能得到认同,有较强说服力,形成“案件--事件”的基本信息,可能成为衡量以后各种信息的标准。 4.信息易失真。主要是随机传播,观众为突出“主题信息”,可能随意加工、处置各种“条件信息”,在回顾、记忆、推理与判断各个环节中,故意放大有利信息、遮蔽不利信息,以达到传播者自我内心的平衡。这种人为的筛选、调节使得信息易于出现不自觉的走形,而且往往趋向拔高案件悲惨程度,使案件性质“自动升级”。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流言一般发生在和人们有重大关系的问题上,其发生与流传决定于三个条件: (1)在缺乏可靠信息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传播流言; (2)在不安和忧虑的情况下,会促使流言的产生和传播; (3)在社会处于危机状态下,如战争、地震、灾荒时,人们容易产生恐怖感和紧张感,流言容易传播。 根据动机的不同,奥尔波特认为,流言可分为: 不满性流言 不安性流言 恐怖性流言 愿望性流言 好奇性流言 关于流言传播过程,奥尔波特认为具有三个特点: (1)磨尖。即传播者对传给他的信息断章取义,只选取其中一部分信息进行加工,会遗漏许多具体细节,流失很多信息,同时把接收的信息重新编排,使故事简明、概括,利于表达; (2)强调化。细节部分脱落,只留下中心主题,只重视与主题近似的或者不同的但极为显著的特征,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3)同化。受者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习惯、信念、态度、兴趣、需要等主观因素对流言内容与细节再加工,对流言的某些空白与不合理部分加以逻辑的完善、补充,使之更符合自己的人格特点,以提高流言的可信性。 信息节点 上述群体性事件信息传播的传言—流言—谣言三个阶段流程,只是作者为分析方便所做的一个假定,实际上在各个阶段,三种方式都存在,只是表现程度有所不同。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最能刺激群体、引起群体共鸣并激励民众参与的关键信息,笔者称之为“信息节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着决定性价值,影响着事件的发展过程。这些消息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暴力。是指案件发生时加害方对受害方人身、财产的强暴行为——“行为暴力”,或者是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使受害方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的“语言暴力”。暴力是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显现,有着强烈的血腥、欺压的符号象征意义,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命与人身遭受重大伤害甚至牺牲生命时,更能极大地刺激围观者的同情心理,激起强烈的心理反弹。 (2)权贵。是指案件发生时的加害方,即涉案的政府公职人员和拥有财富的富贵阶层。 在现代社会,政府是一个广义的政治权力代称,实际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共同体。即属于民族、国家认同的范畴的民族、国家;二是体制。指在这个国家范围存在的政治规范、意识形态及国家统治结构与形态,主要包括权力执行部门及支撑政府体制的政治制度;三是当局。就是公众日常面对的官员和基层政府机关,这是民众感知的权威角色的最主要的承担者,就是日常所说的国家干部,当然也包括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的管理者。 (3)女性。是指受害方。女性的阴柔、弱者、应该得到保护是民众刻板性印象之一,保护、扶助女性是男性形象的组成部分,易于激发民众的道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而且对于女性的伤害能够增强民众想象的空间,在传言、流言与谣言传布的过程中,关于女性伤害案件的离奇细节,对于渲染、激化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现实中,权贵利用权力、地位、金钱对异性的侵害是社会热门话题之一,也是市井乐道的传闻,玩弄、欺凌、侵暴女性,成为权贵肆意妄为、无法无天恶性形象的特征之一,因此关于女性的伤害案件一直是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导火索之一。 信息接受机制 传言、流言和谣言,多是不真实至少是未经证实的,有些是一目了然的虚假信息。为什么在群体行为发生时民众会变得如此轻信、盲从、迷信这些信息呢?换言之,他们的心理接受机制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们需明确参与群体的构成。在被曝光的群体性事件中,有一个现象经常被人提及,就是参与者绝大部分既不是直接受害者,也与受害人没有亲属关系和利益瓜葛,属于“无直接利益相关者”。 (1)正义感、成就感、自我替代:主动参与的动机。失意群体因为地位卑微、家庭困窘,在公开场合是羞怯、怯懦、谦恭、衰弱的,但暴烈的群体行为却又活跃着他们的身影。那么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卑陋心态而使他们变得勇猛、刚烈、极端起来? 任何人都有渴望改变的一面,生活中的失意者过着单一化、卑微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学习动力的影响.pptx VIP
- 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财务风险管理—以海尔集团为例.doc VIP
- 初一学生期中家长会优质课件.ppt
- 中国华电集团发电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pdf
- 物流服务师(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及答案.doc VIP
- 2024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卷(附答案).pdf
-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英语Unit 14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4.11.1《探问人生目标》课件人教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024新教材.pptx
- JB∕T 10923-2020 电能表用磁保持继电器.pdf
- 2018年版《广东省安装工程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C.5 建筑智能化工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