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媒介融合新趋势与科技传播模式的演化_汤书昆.pdf

当代媒介融合新趋势与科技传播模式的演化_汤书昆.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媒介融合新趋势与科技传播模式的演化_汤书昆

DOI:10.14180/ki.1004-0544.2009.12.037 专稿 理论月刊2009 年第12 期 当代媒介融合新趋势与科技传播模式的演化 汤书昆 , 韦 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催生出新媒介形态如网络和手机,并促使媒介向融合方向发展。科技是社会前进 的驱动性力量,科技传播是科技知识社会化的助推器,媒介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媒介融合给科技传播 提供了全新的表现形式和展示空间。 媒介融合新趋势透射出多媒体技术的突破、公民社会的培育建设和受众主 体地位的提升,并推动科技传播模式向循环互动方向演化。 科技传播具有复杂的多元主体特征,并互相嵌入,造 就了科技传播模式的动态多变;媒介融合趋势下,受众的区域化、层次化特征明显,互动性增强,反馈机制灵活, 分众传播成为主流;科技传播过程中,传者、受众和媒介融为一体,有时主体即客体如公众,有时主体即渠道如媒 介,任何单一的传播模式都无法满足科技传播的要求。 媒介融合带来了传播中心多元化,并相互交叉和互换,因 此,将科技传播过程视为循环系统,建立多元中心对话模式,构建传者 媒介 受众三维互动模型成为新趋势。 - - 关键词:媒介融合; 科技传播; 模式演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G206.2 A 1004-0544 2009 12-0005-06 当代媒介融合( ,也译作媒体融合) 毋庸置疑,无论哪一类科技传播,要实现科技信息的传递, media convergence 新趋势是伴随着新媒介与传统媒介从“冲突对抗”到“共存 都离不开媒介的渠道和介质作用,而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 共荣”的转变中发展起来的。 “每种媒介都有自身的优势与 和媒介形态的演变,媒介在科技传播中的功能爆发性地增 劣势,…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它们只是将旧媒介 强,媒介融合在科技传播机制中的动力作用愈加明显。 [ ] 推到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 ” 1 1983 年,美国马萨诸塞 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在 《 自由的科技》(The 一、 当代媒介融合新趋势下的社会透视 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一书中首次提出“传播形态融合” 1. “数字地球”和“地球村”的初步形成 ( )的概念,他认为:数码电子科技 the convergence of modes 媒介发展史也是一部媒介技术进步史,任何一种新兴 的发展是导致历来泾渭分明的传播形态聚合的原因,其本 媒介的诞生和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和支持。 媒介融合 意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进入 世纪, 21 之所以在世纪之交如火如荼,最重要的前提是信息技术的 媒介融合以不可阻挡之势遍及全球。 科技传播虽然在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