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了解行业产销特点 构建纳税评估模型
乐税智库文档
财税文集
策划 乐税网
乐税网( / )邮箱: Jiufu@
了解行业产销特点 构建纳税评估模型
【标 签】行业产销特点,纳税评估模型
【业务主题】企业所得税
【来 源】
了解行业产销特点 构建纳税评估模型
企业基本情况
江苏省南通市某纺织有限公司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拥有15000纱锭的
纺纱设备,主要从事40S纯棉纱(普梳)生产,生产工艺为环锭纺,2006年3月正
式投产运营,增值税、所得税均由国税征管。
运用模型 查找疑点
根据纺纱行业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特点,结合本地区《纺纱制造——棉
纱、化纤纱、混纺纱制品行业纳(退)税评估参考模型》指标要求,评估人员有
针对性地对该企业原材料投入产出率、吨纱耗电量、下脚料产出率、吨纱耗用辅
助材料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数据采集,并与模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该企业
存在较多的疑点。
1.该企业2007年1月~4月投入产出率为1.246,高于32支以上纯棉产品(
普梳)的预警指标1.20的上限,可能存在多结转材料耗用数量,多列成本或少入
库产成品、隐瞒销售收入的现象。
2.2006年及2007年1月~4月,该企业吨纱耗电量分别为2511.35千瓦
时、3266.06千瓦时,均超过模型40支纯棉纱吨纱耗电指标2504千瓦时(数据来
源:原纺织工业部发布的行业指标,结合南通市35家纺纱企业调查数据得出),
同时年度间差异较大,可能存在转让电费收入不入账、在建工程用电抵扣进项税
额,或存在受托加工或自产产品不入账的现象。
3.该企业2006年、2007年1月~4月下脚料产出率分别
乐税网( / )邮箱: Jiufu@
为4.92%、4.85%,这与投入产出率越高,吨纱产废率也越高的定律相悖,且低
于40支纯棉纱吨纱产废率最低预警指标5%,可能存在少计下脚料收入的现象。
4.从吨纱耗用辅助材料指标来看,2006年耗用编织袋基本正常,但2007
年1月~4月吨纱耗用编织袋指标明显高于模型参照值,可能存在产品不入账的现
象。
5.该企业2006年度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76%,明显低于模型预警指
标4.50%,而主营业务成本率98.16%,明显高于模型预警指标94.60%,可能存在
少做收入,多转成本、费用,从而少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紧扣疑点 约谈说明
针对该企业2007年1月~4月原材料投入产出率1.246,高于32支以上纯棉
产品(普梳)的预警指标1.20的上限,评估人员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约谈。企业
负责人解释说由于企业刚办,管理经验不足,企业财务人员更换,实物领、用、
存手续不够健全,且核算又不太规范,在原材料皮棉购进、领用,产成品棉纱入
库、出库(销售)核算上没有严密的手续、制度,有时就凭当事人的记忆而进行
账务处理。加之近期财务人员进行更换,可能存在交接不清,未按期将原材料成
本结转至产品成本,从而造成2007年1月~4月原材料投入产出率高于预警指标的
上限。
评估人员认为,如果将未纳入产成品的24吨纱并入2007年1月~4月入库
棉纱,其间原材料投入产出率为589.435/(473.16+24)=1.186,在行业模型的
正常值范围内。但是对这笔棉纱是在仓库还是已经对外销售,仍需进一步核实。
根据模型指标,40S纯棉纱吨纱耗电量预警值为2504千瓦时,而该企
业2006年及2007年1月~4月,吨纱耗电量分别为2511.35千瓦时、3266.06千瓦
时,均超过预警值。通过约谈评估人员发现,该厂2006年4月曾搭建简易厂房,
基建耗电计入了成本。在约谈过程中,评估人员还闻到不时有阵阵塑料味扑鼻而
来。原来在企业东南围墙内有一小型塑料厂正如火如荼地生产着,一片繁忙景
象。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阵阵焦味儿也就随风飘来。
针对“塑料焦味”问题,企业会计作了如下说明:该塑料厂2007年2月
刚投产,由于规模小未能单独开户安装变压器,而套用该公司电表。如果剔除企
业自查的非棉纱生产耗电,该企业2006年吨纱耗电量为2502.76千瓦时,与模型
指标值基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