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的法制构造.pdf

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的法制构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的法制构造.pdf

第31卷 第 3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VoL31 No.3 2016年 6月 JournalofLuoyang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 Jun.2016 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的法制构造 郑 长 青 (福建广播 电视大学 文法系,福建 永安 366000) 摘 要: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再分离是当前深化农村土地改革中的一项重要 内容,其变革不仅对农村经 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还会加快城 乡一体化的建设进程。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再分离打破 了原有 权利的构架,分离后两权各 自负载功能出现严重的差异。因此,为了实现两权的有效分离,需要构造现代化的 法制体系,在法律和制度上全面支持农村土地改革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再分离;法制;构造 DOI:10.3969/j.issn.1674—5035.2016.03.012 中图分类号:F321.1;D92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5035(2016)03—0053—05 新中国成立以来 ,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一系列 一 、 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再分离的 重大变革,主要包括三个重大发展阶段:私有私 必然性 营、公有公营及公有私营。20世纪80年代,我国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农村土地的公 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再分离是在坚持农 有私营,分离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 村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 这两项权利分属于集体和农户,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权,进一步创新土地改革。这项重大举措的出台有 大大提高,也从根本上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我国 其深远的历史必然性。 农村土地现代化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农村 (一)农地负载的公法功能与私法功能之间的 土地改革的全新突破。2014年颁布的 《关于全面 博弈 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具有负载的功能和 (以下简称 《意见》)中提出,对农村土地再次进 本土性,这一制度 自产生起就存在着深刻的公私法 行新的改革,强调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 交错。从公法的角度来看,国家为了履行 自身的职 允许将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给金融机构进行融 责,需要加强对农地的管理,并且通过改革农村地 资。这样的改革政策是将原来的两权变成三权,在 区的土地制度来实现农村的发展,协调社会矛盾。 原有农村土地所有权与承包权分离的基础上,将承 从私法的角度来看,农村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 包权和经营权再度分离,开启了我 国农村土地三权 料,具有强大的追求市场价值的功能。当农地负载 分立的时代,是农村土地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举 的公法功能强大时,农地对市场的需求不敏感 ,应 措。但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后的法律构造有待进一 对市场都是后知后觉,但市场却对农地产生着潜移 步完善 。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