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六讲 相似图形(四) 本节知识包括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这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另外,以相似三角形为背景的综合题是常见的热点题型. 知识考点 【例1】如图已知,△ABC中,AB=5,BC=3,AC=4,PQ∥AB,P点在AC上(与点A、C不重合),Q点在BC上. (1)当△PQC的面积与四边形PABQ的面积相等时,求CP的长. (2)当△PQC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的周长相等时,求CP的长. (3)试问:在AB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PQ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PQ的长. 典型例题 A B C P Q 解:(1)∵ , ∴ 又∵PQ∥AB, ∴△PQC∽△ABC ∴ , ∴ 故 . 典型例题 (2)∵△PQC的周长与四边形PABQ的周长相等 ∴PC+CQ=PA+AB+QB=1/2(△ABC的周 长)=6 又 ∵PQ∥AB, ∴ ,即 解得 典型例题 (3)①依题意得(如图2)当∠MPQ=90° ,PM=PQ时,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C=90 ° ,∴△ABC的AB边上的高为12/5,设PM=PQ=x ∵ PQ∥AB,△CPQ∽△CAB, ∴ ,解得 ,即 当 , 时, 同理可得 典型例题 A B C P Q M` M ②依题意得(如图3)当∠PMQ=90° ,MP=MQ时,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M到PQ的距离为 PQ,设PQ=x,由PQ∥AB可得 △CPQ∽△CAB,所以有: 解得 ,即 典型例题 【例2】如图,△ABC≌△ ,∠C=∠ =90°,AC=3cm, =5cm,先将△ABC和 △ 完全重合,再将△ABC固定,△ 沿CB所在的直线向左以每秒1cm的速度平行移动,设移动 x 秒后,△ABC与△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 cm2,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秒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典型例题 答案: 【例3 】在△ABC中,D为BC边上的中点,E为AC边上任意一点,BE交AD于点O.某学生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了如下的事实: 典型例题 (如图1) (如图2) (如图3) E D C B A O E D C B A O E D C B A O 在图4中,当 时,参照上述 研究结论,请你猜想用n表示 的一般结论,并给出证明(其中是正整数). 典型例题 分析:特例能反映个性特征信息, 个性之中包含着共性, 共性蕴含在个性之中.特例所反映的个性特征, 往往通过类比就可以反映其共性规律. 对照(1)、(2)、(3)很容易猜想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猜想:当 时,有 成立. 典型例题 证明:过点D作DF∥BE,交AC于点F ∵ D是BC的中点 ∴ F是EC的中点 由 可知 ∴ 典型例题 ∴ ∴ 一、填空题: 1、梯形ABCD中,AB∥CD,AB>CD,AC、BD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交AB、CD于E、F,若AE:AB=1:3,FC=4cm,则CD= cm. 2、如图,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OE∥AD交CD于E,OF∥AB于F,那么 ∶ = . 能力训练 A B C D O F E 3、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中位线EF交BD于H,AF交BD于G,CD=4AB,则 ∶ = . 能力训练 A B C D E F G H 二、选择题: 矩形ABCD中,AB=3,AD=4,DE垂直对角线AC于E,那么 ∶ =( ) A、4∶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