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图片展示解说,帮助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法西斯的残暴,了解那段悲剧历史。
2、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探究,分析本新闻的获奖原因,使学生把握本文的写作主旨,体会作者的使命感;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3、通过对比,反思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警醒世人勿忘历史,培养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细节描写,分析本则新闻的获奖原因,体味作者的历史使命感,反思历史,牢记历史教训,珍爱和平。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这样一个地方,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它只是一个寻常小镇,却被列为国家博物馆,甚至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
二、投影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资料
解说词: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这座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每天,一列又一列火车从被纳粹占领的欧洲国家开进这个大门。集中营的头目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得很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
囚犯们有三个结局:劳役累死、毒气毒死和实验害死。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多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他们对人类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这样的悲剧历史已经离我们远去,可留给我们的记忆和思考却远没有结束。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著名记者罗森塔尔去看看现在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板书“奥斯维辛”)
新闻的结构,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组成。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是参观者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过程。请同学们把主体部分找出来。(6-15段)
参观者的感受”(1-3导语,简要叙述奥斯维辛的现状 4-5段背景 介绍这里曾是杀人工厂6-15段 主体 参观者的感受) ①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参观者沿毒气室——焚尸室——女监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参观。
用多种方式对主体部分进行朗读,并配上图片展示。
三、整体感知——品读谈感受,分析品细节:
(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并勾画文中最触动你、最震撼你的语句。
(二)、请用一个词来形容读文后的感受,并根据文中相关语句解说这一词语。
(学生多会谈到触动自己的一些描写,如“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400万人死在那里”、“雏菊花在怒放”、“她在温和地微笑着”……)
1、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最震撼你们的大多是些典型的细节描写。而本文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细节描写的手法。(板书“细节描写”)
所谓细节,就是对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细微之处、细微事实进行具体描摹、形象描写。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文学作品中的细节犹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它的一大作用就是——见微知著,引发我们的思考。
2、以“怒放的雏菊”为例,品析细节描写的作用。(朗读品语句,品后再带感情地朗诵)
◆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图片对比呈现)
(对比手法,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奋力绽放的生命。突出雏菊绽放的美好景象,让人感受沉重下的一点希望,一丝温暖。情感上,揭露控诉了纳粹残害美好生命的暴行;讽刺了无论纳粹刑罚多么残暴,也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姑娘温和的微笑、美好的憧憬却被残暴的纳粹党人杀害,这是对生命的残害,对人性的扼杀。鲁迅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这个细节中我们读到了悲剧带给我们的震撼力量。)
◆“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抓关键词:居然、最可怕。思考:面对如此美好而祥和的景象,怕什么?)
导出下一环节:从这篇文章中,你们读到新闻了吗?正如这个句子所说,如今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放眼望去,阳光明媚温暖,儿童追逐游戏。确实没有什么新闻。而作者也在文中反复声明,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板书“没有什么新闻”)然而就是这样一篇“没有什么新闻”的新闻却在发表当年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板书“普利策奖”)你觉得意外吗?
四、深入探究——本新闻的获奖理由:
不意外!如果你是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主席接受记者采访,请谈谈本文获奖的理由。
1、学生各抒己见,谈本文的获奖原因,可能会提及题目新颖、细节描写、和侧重参观者感受,与一般新闻不一样等形式上的特点以及本文带给读者的情感震撼——揭露纳粹残暴的罪行,提醒牢记历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