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儒家“仁爱”思想及其价值研究
【摘要】 先秦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在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生产关系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政治上,周王室实力衰微,诸侯国势力膨胀,连年的争霸战争导致民不聊生。在此情况下,受经济基础决定的思想文化也必然发生变化,此前的周礼已经失去了规范人们思想和言行的作用。从这种社会现状出发,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其目的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他伦理学说的根本。“仁”的内涵是什么?孔子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思想史上一个大致统一的观点是:以“爱”释“仁”。“仁”的最初含义是对根基于宗法血缘关系的亲子之爱的概括,爱亲之谓仁。但“仁爱”思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爱亲”上,而是扩展为“爱人”。这里的人不仅指奴隶主贵族阶层,还包括平民,甚至是奴隶。孔子的仁爱思想不仅仅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忠恕”作为一个新概念提出则是其对“仁爱”的发展。在实践仁爱的方法问题上儒家强调“仁”与“礼”相结合,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实现其仁礼统一的理想社会模式,必须靠“志士仁人”的不懈努力。这些“志士仁人”就是孔子所说的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在他看来,只...?更多还原
【Abstract】 The Pre-Qin is a transition period, The productive forces greatly develops and the capacity relates convert from the slave system toward the feudalism system on the economies; On the politics, Zhou Royal’s strength is wane, but the seigneur’s power are expands, successive years hegemony fighting cause the people hard to live 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e thought which decided by economic also changed by all means, Zhou li has already lost it action on standardize people thought and behavior. ...?更多还原
【关键词】 儒家; 孔子; 仁爱; 道德; 【Key words】 Confucianism; Confucius; benevolence; morality;
【索购硕士论文全文】Q联系Q:138113721 139938848 即付即发
目录
中文摘要 6-8
Abstract 8-9
导言 10-16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11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11-15
1、国内研究现状 11-13
2、国外研究现状 13-15
三、研究方法和写作结构 15-16
一、先秦儒家“仁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6-22
(一) 先秦时期的社会历史基础 16-19
1、经济状况 16-17
2、政治状况 17-19
(二) 儒家思想的理论渊源:对周朝思想的继承和革新 19-20
(三) 先秦儒家“仁爱”思想产生的人性基础 20-22
二、先秦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 22-29
(一) 确立“仁爱”思想的出发点和目的 22-23
(二) 仁爱思想的内容 23-26
1、爱亲之谓仁 23-24
2、泛爱众 24-25
3、以爱释仁的情感基础 25-26
(三) 实行“爱人”原则的根本途径:忠恕之道 26-27
(四) 实践仁爱的方法:克己复礼为仁 27-28
(五) 仁者所具备的品质:恭、宽、信、敏、惠 28-29
三、先秦儒家“仁爱”思想的历史价值评析 29-35
(一) “仁爱”思想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和谐人际关系 30-33
(二) 重视内在道德修养束缚外在道德约束 33-34
(三) 等级主义道德原则忽视了人的个性自由 34-35
四、先秦儒家“仁爱”思想的当代价值启示 35-44
(一) 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一系列道德问题 35-37
(二)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道德问题的原因 37-39
1、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权威和合理性遭遇挑战 3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