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6卷第4期 安徽地质 V_01.26 No.4
20l6年 12月 GeologyofAnhui December20l6
文章编号:1005-6157(2016)04一O256—4
淮南煤隰下集煤矿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
汪国顺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勘查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88)
摘要:在系统分析丁集煤矿煤田勘查及开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深入探讨了丁集矿井构
造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丁集煤矿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地层倾向SSW ~E,次级褶曲和断层较发育,
大中型断层以逆断层为主,多向南倾,走向主要为NWW和NNE向。丁集矿井可划分为北部潘集背斜区、西部宽缓
褶曲挤压区,中部丁集盆状区和南部平缓区。丁集矿井构造成因与区域构造演化密切关联 ,主要经历 了印支、燕
山和喜马拉雅三期构造运动的叠加 ,形成现今构造格局。
关键词:构造特征;构造活动;演化历史;丁集煤矿
中图分类号:P641.461;P613 文献标示码:A
O 引言 丁集煤矿位于潘集背斜西部南 向NW-SN,倾向SSW.E,呈 “s”
丁集煤矿位于淮南市西北部的 翼及陈桥背斜东端地层转折地带, 型,地层倾角5。~15。,次级褶
潘集区和风台县丁集乡境内,隶属 矿井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地层走 曲和断层发育不均衡。东北部有岩
淮南煤 田潘谢矿区,矿井构造较复
杂,褶曲、断裂构造相当发育,不
同程度地影响到了煤炭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研究矿井构造发育特征、
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 ,对指导煤矿
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背景
淮南煤 田地处华北板块东南
缘 ,南起阜李或舜耕山逆冲推覆构
造 ,北至上窑明龙山断层,东起长
丰断层 ,西至 口孜集断层。整个淮
南煤 田呈扇形复向斜形态 ,轴 向
NW W -EW [1】
, 复向斜两翼低山出露 图1淮南煤田构造纲要图
元古界变质岩和古生代地层,轴部 Fig.1StructuraloutlineoftheHuainancoalfield
地面平坦开阔,以石炭、二叠纪、 浆岩侵入煤层 (图2)。 部,在二十四线附近被F66断层斜
上三叠世地层为主,掩盖在新生界 2.1褶曲构造 切。背斜构造形态较完整,背斜轴
松散层下 ,地层平缓,由一系列宽 丁集矿井褶 曲构造较为发育, 走向为NWW,并且向E倾伏,轴长
缓褶曲组成 ,自北向南有 尚塘一耿 主要褶 曲有潘集背斜及次级的胡桥 约5.2km,宽约1.9~2.8km,两翼
村向斜 、陈桥背斜、潘集背斜和谢 子向斜、小陈庄背斜等r1]。 地层倾角为1O。~l5。,表现为宽
桥 古沟向斜等。主要发育Nww向 (1)潘集背斜 。潘集背斜是 缓的背斜构造 ,在十八线 以东有岩
和NNE向两组断层 (图1)。 淮南煤 田的次级大型褶 曲构造 。 浆岩侵入背斜轴部。
2 矿井构造特征 从东边的潘集三矿延伸至本矿井北 (2)胡桥子 向斜 。位于矿
收稿 日期:2016—06—02
作者简介:汪国JN(1963一 ),男,安徽东至人,高级工程师,现从事煤田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
第 26卷 第4期 汪国顺:淮南煤田丁集煤矿构造特征及成因分析 257
图2丁集矿井构造纲要图
Fig.2StructuraloutlineoftheDingjicoalmine ∞0
井西部 ,向斜轴走 向Nww ,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