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生物污染监测.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3生物污染监测

《环境监测》课程教案 Chater5土壤质量监测 ? 教学目的 ①土壤的概念; ②土壤组成和土壤背景值; ③土壤环境质量管理监测方案规范;样品的采集、加工与预处理标准分析方法; 土壤污染物的测定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①理解土壤组成和土壤背景值; 教学方法 课内安排2个学时。 教材:262-289; 讲授提纲 5.1 土壤基本知识 5.1.1 土壤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逐渐破坏成疏松的、大小不等的矿物颗粒(称为母质)。 而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多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演变而成的。土壤组成很复杂,总体来说是由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的。 5.1.1 .1 土壤矿物质 ( 1 )土壤矿物质的矿物组成 2 )土壤机械组成 0.02— 2mm )、粉沙粒 (0.002— 0.02mm ) 和粘粒 ( 0.002mm ) P263 表 5 5.1.1 .2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也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基础,它与土壤矿物质共同构成土壤的固相部分。 土壤有机质绝大部分集中于土壤表层。在表层(0—15或0--20cm)土壤有机质一般只占土壤干重量的0.5--3%,我国大多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在1--5%之间。 (或基团)组成的。 Mn2+、Cd2+、Hg2+、Fe3+、A13+等离子。 腐殖质的相关作用: * 对重金属的吸附、络合、离子交换等作用,可使土壤中某些重金属沉积。据报导,腐殖质熊强烈地吸附土壤中H82+、Cu2+、Pb2+、Sa2+等离于。 * 腐殖质对有机磷和有机氯等农药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剖析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得知,它可降低农药的蒸发量,减少农药被水淋洗渗入地下量,从而减少了对大气和水源的污染。 在一定条件下,土壤还具有净化解毒作用。但这种净化作用是极不稳定的。 5.1.1 .3 土壤水和空气 土壤水的概念:是土壤中各种形态水分的总称,为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土壤中物质的转化过程和土壤形成过程起着决定作用。 土壤水非指纯水而言,而实际是含有复杂溶质的稀溶液,因此,通常将士壤水及其所含溶质称为土壤溶液。 土壤溶液是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的主要供给源。 土壤水的来源有大气降水、降雪和地表径流,若地下水位接近地表面(约2 - 3m),则地下水亦是上壤水来源之一。 5.1.2 土壤的基本性质 (参见多媒体課件) 5.1.3 土壤污染源 (参见多媒体課件) 5.1.4 土壤污染的特点 (参见多媒体課件) 5.2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参见多媒体課件 5.3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加工管理 5.3.1土壤样品的采集 ( 1 )污染调查 ( 2 )采样点布设 (3 ) 采样深度 4 )采样时间 5 )采样量 1 -2Kg 。因此对所得混合样可反复按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所需的土量,装入塑料袋或布袋内,贴上标签备用。 ( 6 )采样注意事项 1 )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 2 )将现场采样点的具体情况,如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做详细记录; 3 )现场填写两张标签,写上地点、土壤深度、日期、采样人姓名等,一张放入样品袋内,一张扎在样品口袋上。 5..2 土壤背景值样品采集 土壤背景值是指在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下,尚未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的土壤中元素的含量。 样点选择必须包括主要类型土壤,并远离污染源,而且同一类型土壤应有 3 - 5 个重复样点。 5..3 土壤样品的加工与管理 土样的风干(参见多媒体課件) 磨碎与过筛(参见多媒体課件) 土样保存 (参见多媒体課件) 5.4土壤样品的预处理(参见多媒体課件) 5.5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测定 (参见多媒体課件) 土壤监测实例 Chapter6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教学目的 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 ②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的途径; ③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标准方法; ???? 污染物样品的测定方法,标准分析方法;生态监测目的和方法 教学重点 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的目的和方法; ②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的途径; 生态监测目的和方法 教学方法 课内安排2个学时。 教材:291-326 多媒体课件: 讲授提纲 6.1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水生生物群落,各类水生生物之间及水生生物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当水体受到污染而使水环境条件改变时,各种不同的水生生物由于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可用水生生物来了解和判断水体污染的类型、程度。生物监测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