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调查宣传标语.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劳动力调查宣传标语

农村劳动力调查宣传标语 篇一:甘州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及培训情况调查分析 甘州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及培训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甘州调查队罗晓燕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09年3月 16日 一、甘州区农村劳动力现状 甘州区总人口4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2万人,农村劳动力23.9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 61%。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10.28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43%,农村富余劳动力9.08万人,占总农村劳力的41.7%,16岁以上的在校人口16339人,占总农村劳动力的7%。农村劳动力文化现状:具有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26290 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 %;初中文化程度6453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346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为 8.3年;有技术技能的30483人, 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无技术技能的60388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7 %。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 1、就业现状及行业分布 全区23.9万农村劳动力中,富余劳动力9.08万人,已就业人数127146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93914 人,从事二、三产业经营的33232人,其中:在乡镇企业就业的4873人,其他行业就业的人28359人。2004年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常年输出37119人,季节性输出27164人/次。在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中,从事工业的5711 人,从事建筑业的13486人,从事商业、饮食业的4884人,从事交通运输和邮电业6742 人,从事服务业的2409人。 2、农村劳动力收入状况甘州区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27元,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平均年收入5118 元,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年收入20000--50000元,从事建筑业的年收入5600—9800 元,从事商业经营的年收入7200__10550元,从事餐饮业的年收入8000-—12000元,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年收入3600(本地)——6000(外地)元,宾馆服务的年收入 3600—4500元。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经验 甘州区2004年培训农村劳动力7.2万人次,转移输出劳动力6.4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人均2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727的16%,人均增收462元;2005年1—5月,共输转农村劳动力4.3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780万元。 〈一〉输转农村劳动力所做的主要工作 1、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区、乡(镇)、村逐级建立劳务工作机构17个,形成了规范的劳务输出体系,明确了区、乡、村三级劳务组织的工作任务,统一了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 成立了劳务输出小分队,形成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加强了监督考核力度,制定了目标考核制度,并与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签订了劳务输出工作目标责任书。 2、加大了舆论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劳力输出的意义、政策措施,增强了农民外出务工的信心,帮助农民破除陈旧观念,为劳务输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编印发放《务工指南》10万册,《劳动力市场动态》800多份,编写劳务输出标语280条,开办“劳务经济专栏”电视专栏和《务工指南》连续专刊。 3、摸清了劳动力资源现状。组织人力对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进行了调查摸底,全面撑握了全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年龄状况、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和富余劳动力状况,为有序输转劳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库和能人档案,拓宽了输转渠道。 4、强化了服务职能。2005年组织力量广开渠道,多方采集用工信息,共发布可靠用工信息71条,提供务工岗位6.68万个,招开劳务洽谈会3期,并及时到各劳务基地为务工者提供务工指导、协调解决劳务纠纷、督促兑现民工资;发挥各培训教育机构的力量,对农民进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引导培训,共培训农民工1.28万人次,提高了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 〈二〉取得的经验 1、领导重视,责任落实。区委、政府能从发展产业的高度研究部署农村劳动力输转工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成立了专门的劳务工作办公室,抽调63名干部分派到各劳务基地抓用工信息,开辟劳务市场、收集用工信息;制定劳务输出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了劳务输出管理责任制,为各乡、镇、 各部局明确了劳务输转的工作任务,把劳务输出成效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 2、整合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素质。一是有效整合培训教育资源、技术信息资源,实现了基础教育、农科教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建立了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的培训网络,如:整合区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农业技术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农广校、职教中心等学校,分别成立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劳动力职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