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雷电的认识.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07-17?|?古人对雷电的认识 标签: 雷电? 古人? 认识? ?? 雷电自远古呱呱诞生已有数十亿年了。雷电的本质是什么?它阵阵的骚动、悠闪藏耀展现在原始先民的面前时,既蕴含着对生命的诱惑,深藏着对生存的恐惧。 ?? 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祖先便开始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雷电,以揭释其中之谜。先秦时代,先哲就用“阴阳”学说来解释雷电。《尚书洪范》中认为:“有云然后有雷……故云雷相托,阴阳之合。《淮南子·天文训》中也说:“阴阳相薄,感而为电,激而为雷。”宋代的理学家程颢也指出:“电者阴阳相轧,雷者阴阳相击.”阴阳学说成了古人解释雷电产生的机理的理论依据。 ?? 雷电也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一道壮观长廊。在古代的诗歌词赋中,有不少关于雷的吟咏佳作。晋代傅元《惊雷歌》中的:“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其气魄是何等的雄奇!宋代愈琰《雷》诗中的:“幽窗降鉴频三四,照尽人间正与邪”,却把雷电与人类伦理等联系起来……可见雷电对古人文化生活的巨大影响。 ?? 当然,雷电给人类生活带来不少的悲剧。如人被雷击、树木折断、房屋着火等,古人则错误地认为这是上天对人不良行为的惩罚。汉代王充针对这种情况,曾分析说这是由于“阴阳较轸”(冲突)而产生“激射”的结果,他批评“雷为天怒”,是虚妄之言。 ??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建筑中,巧妙地应用了避雷方法.山西应县县城西北佛宫寺内有一座木塔,它建于辽代清宁上年(1056年),塔高67.31米,其周围的房屋不过高10米.当周围的屋舍屡遭电击时,这座高耸的木塔却安然无恙。明代永乐年间建在武当山绝顶处的铜铸镏金大殿,每逢雷雨季节,当雷电骤起之时,金殿周围频频掠过巨大的火球,形成了“雷电炼殿”的奇观,而金殿却完好无损.科学研究表明,金殿建在峰顶,其表面鎏金,本身就如同一个伸入天空的大型钝头避雷针。 ?? 我国古代的雷电产生于阴阳之说和避雷的方法,在科学发展史上的确是一项奇迹。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