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1年
第五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annan Teachers College
№.5
Oct.2001
“君子”———孔子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徐柏青
(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北黄石435002)
摘 要:“君子”是孔子提出的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君子”之风也始于孔子的大力倡导。孔
子对“君子”的人格境界规定为“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仁者不忧”,要求“君子”具有“仁
者爱人”的情怀,律己宽人的精神;“智者不惑”,要求“君子”具有渊博宏富的学问,严谨求实的学
风;“勇者不惧”,要求“君子”具有尚义重行的勇敢,坚强进取的毅力。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风,
是与他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分不开的。
关键词:孔子;君子;理想人格
中图分类号:B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32(2001)05-0063-04
“君子”,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是由孔子首
先提出来的,“君子”之风也是开始于孔子的大力倡
导。两千多年来,“君子”一直是志士仁人在人格修
养上的重要目标,它高尚、凝重,成为了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一种理想的人
格范式,孔子对“君子”的人格有什么要求?他为什
么要大力倡导“君子”之风?对此,本文试作粗浅的
论述。
“君子”一词在孔子以前的典籍中就已频频出
现,如《尚书》中出现七次,《周易》中出现十九次,《诗
经》中出现一百八十次。“君子”最初是贵族在位者
的专称,与士以下的庶民百姓的“小人”相对称。如
“君子所,其无逸。”(《尚书·无逸》)“君子豹变。”(《周
易·革·上六)》)“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魏风·
伐檀》)后来“君子”逐渐从身份地位上的概念演变为
道德品质的内涵,成为代表个人品格高下的名词。
如“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尚书·大禹谟》)“谦谦,
君子。”(《周易·谦·初六》)“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诗·卫风·洪奥》)及至孔子,“君子”一词
才正式被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提了出来,而“君
子”之风也随之被孔子所大力倡导。这从《论语》中
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论语》二十篇共五百一十二
章(据杨伯峻《论语译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论及
“君子”的有八十六章,占全书总章数的六分之一,而
且《论语》中孔子所论及的“君子”,概念的内涵已有
了十分明确的规定性,即不是指具有某些个别优良
品质的人,更不是指人的身份地位,而主要是指一种
达到了高尚人格境界的人。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
到,孔子对作为“君子”的人格境界规定得非常高,仅
次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圣人”。他说:“圣人,吾不得
见之矣,得见君子,斯可矣。”(《述而》)这说明,在孔
子的时代,不仅“圣人”没有出现,即使是“君子”也是
“多乎哉?不多也。”因此,孔子本人不仅不敢自居
“圣与仁“,同样也不敢以“君子”自许。他说:“文,莫
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述而》)他
认为自己书本上的学问不比别人差,但在生活实践
中做一个“君子”还没有成功。那么,孔子对“君子”
的人格境界是怎样规定的呢?他说;“君子道者三,
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
问》)我们认为,所谓“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
惧”,这正是孔子对作为“君子”的人格境界最生动,
最形象,也是最全面的表述。
“仁者不忧”———“君子”应当具有“仁者爱人”的
情怀,律己宽人的精神。孔子说:“君子去仁,恶乎成
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里仁》)这就是说,“君子”首先应该是“仁”的
收稿日期:2001-03-33
作者简介:徐柏青(1955—),男,湖北武汉人,湖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实践者,成为一个“仁人”,如果抛弃了“仁”,“君子”
就不可能成其为“君子”。我们知道,“仁”是孔子的
哲学思想,这一哲学思想反映在道德领域里就是“仁
者爱人”。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
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则是“仁者爱
人”的具体体现,孔子对“君子”具有“仁者爱人“的情
怀十分重视,他在与他的学生的谈话中,常常强调
“君子学道则爱人”,希望学生“志于仁”,“依于仁”,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这样说,“仁
者爱人”是一种道德理想,是一种仁爱无私的精神,
也是一种博大容人的胸怀,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是
这种理想的祭奠者,是这种精神的奉献者,是这种胸
怀的体现者。所以孔子要求“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
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尧日》)“君
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君子矜而不
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
而矜不能。”(《子张》)并且要求他的学生:“女为君子
儒,无为小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