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脐橙病虫害防治要点
?脐橙病虫害防治
脐橙病虫害据资料介绍多达450余种,危害严重的有50多种,它对于幼年树早结丰产,成年树的丰产稳产和果实品质影响很大,甚至可造成植株死亡,成为发展脐橙生产的制约因素。为了有效控制脐橙病虫危害,抓好防治病虫害,要掌握当地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情况与消长规律,抓住防治关键时间,达到防治指标及时进行喷药;并要交替轮换使用农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喷药次数,利用生物防治,农业综合防治,禁用高残毒,残留期长的农药,注意保护天敌,降低防治成本,做到防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充分发挥综合防治的作用,生产出无污染、清洁型、市场需求的果品。??? 湖南省脐橙生产上几种危害较严重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一、脐橙溃疡病。??? 1、为害状:此病为害脐橙的叶、果及新梢,受害叶片正、背两面均匀隆起,形成近圆形病斑,病斑表面木栓化,粗糙,灰褐色,后病部中心凹陷,成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果实上的病斑与叶片上的病斑大体相似,但周围无黄色晕圈,只危害果皮不危害果肉,严重时引起落果。枝梢病斑与果实病斑相似,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枝梢枯死。??? 2、溃疡病是检疫性病害。防治主要是在无病区或脐橙发展新区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准从疫区调运苗木、接穗或果实,一经发现要就地彻底销毁。??? 3、加强培育管理 冬季做好清园工作,收集落叶、落果和枯枝,加以烧毁。早春结合修剪,剪除病虫枝、徒长枝和弱枝等,以减少侵染来源。根据溃疡病病菌在温度高、湿度大时有利病菌繁殖和夏梢易感病的特点,对夏梢发生多的脐橙树,适当进行摘梢或疏梢。对壮年树要设法培育春梢及秋梢,防止夏梢抽生过多。增施肥料能加强树势,提高脐橙树的抗病力。但是,施肥不当,使新梢抽发不整齐或枝条徒长,可延长感病时期。因此,要以脐橙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通过合理施肥,控制新梢的抽生,是防止发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4、 喷药保护 药物保护应按苗木、幼树和成年树等不同特性区别对待。苗木及幼树以保梢为主,各次新梢萌芽后20~30天(梢长1.5~3cm,叶片刚转绿期)各喷药一次。成年树以保果为主,保梢为辅。保果在谢花后10天、30天和50天各喷药一次。??? 防治溃疡病可喷洒50%代森铵水剂500~800倍液、1:1:200~300波尔多液、铜皂液(硫酸铜0.5kg,水200kg)、600~1000单位/毫升农用链霉素加1%酒精、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田安水剂250~300倍液。据国外报道,0.0025%链丝环素(streptocycline)防治溃疡病效果很好。??? 5、 生物防治 最近日本的太田从黄色晕环特别大的溃疡病斑上,分离出一种具有2~6根鞭毛、短杆状、荧光性白色细菌(Pseudomonas sp.)。这种细菌可在脐橙溃疡病病斑内寄生和繁殖,虽不吞噬亦不溶解溃疡病菌,但可抑制溃疡病菌的增殖,减轻病害的发生。这种拮抗菌与等量的脐橙溃疡病菌混合后,接种在脐橙枝梢上,可大大抑制发病。在果园中把这种菌液(108CFU/ml)喷洒在夏橙上,能抑制溃疡病的发生。????二、脐橙疮痂病。??? 1、为害状。叶片病斑较小,多在正面凹陷,背面呈圆锥形,木栓化突起,表面粗糙成灰褐色痂状斑,病斑多时叶片扭曲、畸形。新梢受害与叶片基本相同,但圆锥形突起不如叶片明显,枝梢变短小,扭曲。幼果受害形成黄褐色圆锥形木栓化的瘤状突起,果早落。受害迟的果实表面粗糙,果小、皮厚、味酸、畸形。??? 2、病原及发病规律:病原为真菌,病菌在被害部越冬,春天气温在15℃以上即通过风雨传播为害。刚抽出的嫩叶、嫩梢及刚谢花后的幼果极易感病。发病的适宜温度在20—24℃左右。此时如果阴雨连锦、雾重、露多,有利于发病。春梢发病较重,其次为秋梢。??? 3、防治方法。①冬季剪去病枝叶,清除并烧毁。②在春芽不超过一粒米长及落花2/3时各喷一次77%可杀得500倍液或50%退菌特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三、脐橙炭疽病。????1、为害状。病原为真菌。可为害叶、枝、花、果等部位。叶受害可产生叶斑型和叶枯型两种病斑。叶斑型病斑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中间灰白色,表面生黑色小点。叶枯型常从叶尖外逐渐向下呈“V”字形扩展,形成黄褐色的大斑块,边缘不明显,病叶易脱落,潮湿条件下病部生粉红色小点。枝梢上有两种为害状:一种多在受冻枝梢上发生,由梢顶向下枯死,枯死部灰白色,生有黑色小点;另一种为害枝梢中部的皮层,形成长梭形稍下陷的褐色病斑,如果环绕枝梢一圈,上部枯死。花发病后呈褐色,腐烂,易落花。果受害出现黄褐色凹陷的病斑,圆形或近圆形,果肉一般不受害。另一种多发生在贮藏期,果上病斑深褐色,并逐渐扩大引起全果腐烂。有时表面长出黑绿色的菌丝体和黑色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